三分鐘後。

“很好,兩位老師的水準很高超,很不錯,我很慶幸邀請對人了。”

王洛先是讚歎一聲,果然他們都露出笑容,畢竟誰也不想自己費心做出來的東西,結果拿給人看,給你說一堆不專業的話,還覺得自己是對的,然後各種“人言否?”的形容詞都出來了。

之後王洛又繼續道:“我能想象配合畫面的樣子會有多精彩,對於音樂我不是很懂,大概也只會說自己的感覺和要求。”

鐘行民笑著點點頭:“王導不用客氣,術業有專攻,要是讓我們拍電影那肯定也是不行的。”

“那我說一下感覺,前面的鋼琴鋪墊的氛圍很好,但我還需要其中是蘊含著旋律明顯一些在裡面的,單獨的和聲加分解有些單薄了,雖然整體的感覺有了,但絕望並沒有提現出來,目前只是懸疑。”

王洛見兩位沒有意見,便繼續道:“女歌手吟唱的很好,只是不夠冷,我需要一個冷、硬的音色。”

“剩下的一些影片中突出場景變化和適合的鋪墊也要兩位老師多多設計,但總體不能喧譁,保持靜謐的感覺。”

接下來幾人一同探討了一下,把疑惑和還有顧慮的地方都說明了,然後兩人才離去,表示等影片粗剪完成再來。

王洛送兩位出去,然後又一頭扎進剪輯室,那兩位老師應該休息地差不多了,趕緊開幹。

很快,剪輯室裡又響起了陣陣聲音。

“這個角度單獨看沒有問題,但與下一個鏡頭的連線會顯得有些突兀,還需要再調整一下。”

“欸,就這個長鏡頭,一秒都別刪,實在是太棒了!”

“這裡直接換到後面去,我預想的成片應該是打亂了時間和空間順序,但邏輯並沒有亂,因此每個回憶點都得認真檢查多遍。”

從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電影作品,在剪輯上往往要經過初剪、復剪、精剪乃至綜合剪等幾個步驟,目前進行的也只是剛剛開始,待粗剪完成,影片時常會在四個小時左右。

初剪是根據分鏡頭劇本,把人物的動作、對話、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鏡頭組接起來。

復剪是在初剪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正;精剪是經過對畫面反覆推敲後,結合蒙太奇結構進行的更為細緻的剪輯。

綜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場景都拍攝完畢,各片段都經過精剪之後對整體結構和節奏的調整。

在整個剪輯過程中,既要保證鏡頭與鏡頭之間敘事的自然、流暢、連貫,又要突出鏡頭的內在表現,即達到敘事與表現雙重功能的統一。

所以剪輯是一件很麻煩也很有水準的一件事,在世界各大電影節中,最佳剪輯同樣是一則比較重要的獎項。

而一般配音都是剪輯完成後由演員自己親自配音,當然也有找專業配音人士代替,只是同樣在很多電影節中,這樣的電影是無法獲得認可的,更何況拿獎。

例如《上海堡壘》,儘管大多人說是爛片,但它的主演和配角用的便是演員原聲,儘管有些臺詞很不貼臉,但這態度就能夠看的出來。

又如《誅仙》,全員都是他人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