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六號,禮拜二。

午休時,杜守義去榮寶齋跑了一趟。《蘭亭序》的潤筆早就到了,林姐都來電話催過兩次了。

錢領完了,林姐忽然問道:“杜師傅,領導和我談過了,您妹妹想進榮寶齋是嗎?”

杜守義是託付過老杜,想讓啟慧跟著林姐學徒。不過以正常工作流程來說,老杜這嘴好像有些快了。

看著他有些懵懂,林姐笑道:“您別誤會,主要是我還沒帶過徒弟,心裡有些沒底。”

“是有這事。”杜守義點點頭道:“那是我師妹,是個挺愛學習的孩子。我師傅去年五月份出了工傷,...”

杜守義把啟慧的情況簡單介紹了一遍,優缺點都沒瞞著,讓林姐有個全面瞭解。

她要是不想收這徒弟那另外找師傅就是,強扭的瓜不甜。

林姐聽完想了想道:“您看,我是不是開張單子?有些要學的東西現在就可以開始準備了。

當然,您是這方面的專家,還要聽您的意見。”

杜守義笑了,“那可太好了,讓您費心了。”

林姐笑著拿過紙筆,道:“沒事。她可能是我第一個徒弟,我打心眼裡希望她能好。”

林姐想想,寫寫。杜守義四處打量了一下,忽然,他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一瓶辣醬。

“林姐,您還愛吃辣呢?”

“呵呵,愛吃。我家是四川宜賓人,解放後才隨父親來的京都,我們一家...”

杜守義忽然明白,昨天簽到了那麼多‘宜賓糟蛋’是腫麼回事了...

時間一晃到了晚上。

杜守義剛下班回家,發現小診所裡坐著位客人,是二舅。

“二舅,您怎麼來了?”

“我下午來了就沒走。”二舅笑著說道,看著還挺興奮。“怎麼沒上廠裡去?”

“呵呵,不找你。我和關師傅商量著換房。現在兩家都談妥了,明後天就辦手續。”

“客廳那兒的關家?”...

老關家的房坐落在前院和中院之間,是這座四合院原來的客廳。後來隔斷了一下,被分給兩戶人家。

嚴格講這也是處倒座房,和主房的傻柱家正好隔著個院子,臉對臉。

只是這兒原先是待客的地方。雖然隔了一半,面積已經遠不如原先,但比各處都高大敞亮一些,畢竟這兒是主人家的臉面。

杜守義問明情況,知道二舅這回真是鐵了心要換房後,就樂呵呵的把他攙到後院引見了一下聾奶奶。順便留他下來吃個飯,和大家都認識認識。

這位是和江順,和老太太兒子有些牽扯的人,嚴格講,不算是八杆子打不著的陌生人。

一大爺知道二舅是病退的國=家幹=部後馬上說了:“要不您來做這個一大爺吧?您比我更合適。”

四合院裡的‘大爺’制度算是個京都特色。

解放後社會治安形勢十分複雜,還有不少敵=特潛=伏人員。‘大爺’制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有點類似以前的保甲制。

隨著治安漸漸穩定,這個制度其實已經沒有原先那麼‘嚴肅’了。

不過,‘大爺’們依然在院裡主持‘公道’,也承擔著和街道居委溝通的責任。要由院裡德高望重的人擔任。

二舅聽完一愣,他還沒搬來呢?怎麼來這一出?他看向了杜守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