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快,轉眼過了一個禮拜。

建國和小偉前天回大院,過建軍節去了,再回四合院要等水徹底退了以後。

這一個禮拜也充分顯示了今年的不同尋常,七天中有五天在下雨。

後世在談到六三年這場水=災時總會提及一個詞彙‘溝滿壑滿’。說的是在‘八八’大雨來臨之前,京都的每一條河溝每一條地縫都已經填滿了水,整座城市像一塊吸飽了水的海綿。現在, 這樣的情況正在慢慢發生。

七月二十七日,禮拜六上午。

“叮,宿主今日簽到獎勵為‘晉陽飯莊’香酥鴨x20。”

晉陽飯莊經營的是山西菜,是杜守義這一世去過的為數不多的館子之一。他帶著龔小北去那兒嘗過‘什錦炒貓耳朵’,味道著實不錯。

去晉陽倒不是為了山西風味,杜守義是想去看看現在的‘閱微草堂’和後世有什麼不一樣, 因為現在晉陽所在的那處四合院就是紀曉嵐的故居。

至於看下來的結果....不說也罷, 倒是院中的那幾棵紫藤讓人印象挺深刻。

香酥鴨先蒸後炸,皮酥肉爛, 很適合老年人的口味。杜守義想著老太太肯定愛吃,所以趕在中午飯點前悄悄離了崗,回了趟四合院,反正下雨天也是坐在那兒乾耗著。

剛進四合院大門,迎面看到了往外跑的劉光福。

杜守義在門廊叫住了他。

“這麼大雨,上哪兒去?”

“姐夫?你回來了?”

劉光福已經隨著鍾躍民他們改口叫‘姐夫’了。為了讓他合群一點,杜守義只有捏著鼻子認下了。

劉光福說著舉了舉手裡的瓶子道:“我媽讓我去打點

醬油。”

“去吧,路上小心點。”

一聽是二大媽,杜守義沒什麼好說了。為了劉光福訓練的事,他還落了二大媽一點小小埋怨,因為太費衣服和鞋了。人也每天弄得灰不溜秋,象泥猴兒一樣。

不過被二大爺嗷嗷幾嗓子後,二大媽也不說什麼了,這倒讓杜守義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了。

到了後院聾奶奶屋, 他意外的看到屋裡坐著位青年軍人,正陪著老太太在說話。

老太太見了他有些驚訝, 問道:“你怎麼這麼大雨回來了?”

有客人在杜守義老實了很多, 他把飯盒放到桌上道:“有點菜, 想著晚上吃這個不消化,就中午給您送來了。”

老太太笑著對那個軍人道:“馮幹事,這就是我二孫子,在軋鋼廠上班。”

那軍人站起來,伸出手道:“您好,我是區武裝部的,姓馮,受上級領導委託特意來看看老人家。”

杜守義笑著和他握了握手道:“感謝組織上的關心,我姓杜。”

老太太是烈屬,武裝部,民政部門每年新年,建軍節前都會有人來探望慰問。不過下這麼大雨還登門,這倒是挺少見的。

杜守義坐了一會兒便離開了,他現在還在上班時間呢。讓他沒想到的是,等他走後,馮幹事請求老太太開啟飯盒看一下,他想了解一下烈屬們真實的生活狀態。

隨後,這處四合院,杜守義的瘦高個都給馮幹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那香酥鴨的香味實在太誘人了...

到了下午, 雨停了。不過對杜守義而言,這雨下不下都無所謂,因為他已經做好了充足準備,而且等得有些不耐煩了。

這一個禮拜以來,系統不斷地簽到了大量的食品,雨具。杜守義也把李吉祥和李奎勇兩家安置妥當。給杜守桂送去了大量的罐頭和餅乾,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