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是個好月份,在七月的頭一個禮拜,杜守義就遇到了件想不到的好事兒。他以平均每平尺二十二塊錢的價格收了齊白石的十一張畫。

白石老人在三四十年代就斐聲畫壇,可他畫作的價格在幾十年中一直不高,其實這是白石老人自己壓著。

當時畫壇主流是‘文人畫’,而白石老人自認不是主流。可他身後還有一大家子要養,價高了沒人買怎麼辦?

白石老人以文人畫一半的價格賤賣自己的畫作, 這過程中的委屈無奈不能一一細表了。

在整個五六十年代,白石老人的作品公價是十五塊錢一平方尺。這還是老人拗不過學生苦求,漲了一次價的結果。這個價格從五十年代初開始維持二十多年一直沒動過。

從藝術造詣,畫壇地位再回過頭看這個價格,簡直和白菜價一樣了。

畫不貴,卻不缺懂行的。有位老人生前就很喜歡白石老人的畫作。等他故去後, 他的後人放出風聲,要打包處理掉他的遺物。當然,其中除了白石老人外還有其他一些知名的書畫家作品。

杜守義得到李吉祥的彙報後立馬做了拍板, 只要對方敢賣他就敢買,有多少要多少!

他從龔小北這兒借了點,加上自己手頭的現金,連夜給李吉祥送了過去。

在李吉祥家他還留下了兩根金條,以備不時之需。目的只有一個,全力拿下那批字畫。

最後李吉祥競價成功,這筆交易的總額接近四千塊錢,一下子耗光了杜守義百分之九十五的現金,還欠了龔小北幾百塊。

禮拜五夜裡,當杜守義將那些字畫一張張看過後,興奮的開了一瓶香檳。

他對筆墨這東西有種特殊感情。瓷器玉器,黃金翡翠對他而言意義不大, 但一聞到墨香他就把持不住了, 畫還在其次,書法是首位。

“這就是齊白石的畫?”龔小北在一旁問道。

“嗯。感覺怎麼樣?”

龔小北看了半天, 說不上門道,她還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對於這點杜守義毫不在乎, 有些人存在的意義不在於她們會什麼, 而在於她們‘在不在’。只要她們在那兒,那世界的一切才有了意義。

況且,白石老人的藝術風格純樸童趣,還帶著鄉土氣息,一般人確實很難一下子看懂。但越看會越有味道,越看越覺得有意思。

沒摸過幾天毛筆,上來就嘚不嘚一通,把白石老人吹捧上天的,那一定是衝著那天價來的。沒一定的書畫基礎真說不出齊白石的好來。

書畫不分家,這些畫中的濃淡疏密,色塊對比,對杜守義也很有啟發。當晚他練了一夜的字,感覺似乎自己的書法水平又有了一線提升。

七月七號,星期六上午。

“叮,宿主今日簽到獎勵為,人民幣2000元。”

‘補藍了。”杜守義嘆道。

這回折騰真把他的子彈都打空了,還好系統及時給了獎勵。他算了算, 給李吉祥這裡備上現金儲備, 還了龔小北的錢,他自己錢包裡還能剩小几百,這又回到買畫前的狀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