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十二,禮拜一。這一天也是臘月十七。離春節只有兩個禮拜了。

京都從臘八開始進入過年模式。各家各戶要準備年貨,親戚朋友間也會開始走動拜年。春節前後走動的叫法還不太一樣,春節前叫‘辭舊’。富裕些的家庭會趁著這時機接濟下窮親戚窮朋友。

杜守義算是個有錢人了,他的空間裡屯著大量的燻雞臘魚,餑餑年糕。這些都適合做年禮,而且都已經論百計數了。

可讓他有些煩惱的是:長輩朋友就那麼幾個,同學什麼的交情沒到那份上,這些東西用不出去啊?!系統去年底大派送時給了那麼多,到底是什麼用意呢?他倒是有點抓到那個‘點’了,但還不太敢確定。

就在他無聊清點空間的時候,今天的簽到時間到了。

“叮,宿主今日簽到獎勵為,‘天盛號’清醬肉X50。”

‘清醬’就是醬缸最上面的那層清醬油。用它來醃製豬肉,再經過反覆捶打等等很多複雜手段,造就了種花‘三大名肉’之一的‘清醬肉’。

在老京都的食譜裡,火腿太‘衝’太‘柴’,臘肉是農家自制的下里巴食物,能入得了口的醃肉製品就數‘清醬肉’最佳。

清醬肉的做法起源於山東,傳到京都後達到輝煌頂點。據說因為製作手法太過複雜,後來瀕臨失傳,甚至傳說只在遼寧那兒偶然被發現過一兩次,京冀魯這兒早就失傳了。

不過今天簽到的是‘天盛號’,只要天盛號不倒,‘清醬肉’製作手法應該還是有傳承的,那些傳言並不可信。

這次獎勵的‘清醬肉’是五十大塊肉方,這讓杜守義沉重的‘年禮’備貨中又多了一筆。杜守義已經想了好幾天了,看到這些肉方後他決定了:莽一把!

‘情滿四合院’說到底應該是個正能量世界。褒揚的是‘仁’,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憐貧惜弱’這些傳統美德。

既然穿越到了這個‘平行世界’,杜守義就必須認同這一點,否則就是和‘世界意志’產生背離了。

這一天晚上,南鑼多了個‘聖誕老人’。‘老弱病殘孕’的家庭都收到了一份年貨。

這些臘魚燻雞一晚之間憑空出現在了他們家的窗臺、白菜堆上,家裡有老人孩子的還會多收到一些餑餑和糖果...

南鑼鼓巷是一條大衚衕,兩邊各有八條小衚衕,就像八根肋茬一樣。

如果按地球上的狀態,每根‘肋茬’至少住了七八百戶。那就是五六千戶人家。

不過藍星的南鑼經過了世界微調。衚衕裡沒了開國功勳居所,沒了齊白石舊居,也沒了央戲校舍等等。

這裡就是一條普普通通的衚衕,住著五千多戶普普通通的京都老百姓家庭。

杜守義事前設定了條‘線’,百分之五。要接濟就接濟那最困難的百分之五的人。根據暗暗統計的,有兩三百家符合他的條件,正好踩到了那條線。

不過因為第一次幹這事很不熟練,就算他跑了一整晚也只完成了一大半任務。

第二天一早開始,整個南鑼炸了。

收到東西的人家一開始還有些迷糊,以為是哪個親戚朋友趁著晚上來接濟的。

當衚衕裡越來越多的人在議論這事時,事情漸漸清晰起來:南鑼昨晚有‘菩薩’顯靈了!

杜守義是下午回家時聽到這些議論的,他立刻有點緊張起來。‘菩薩’這兩個字是現在能提的?這不是坑人嗎?

幸好他早就打定主意絕不露臉,這事兒打死他都不會認了。

果不其然,晚上院裡就開會了。街道要求連夜統計,看誰家收到了東西。不患寡患不均,已經有人到街道舉報了。

杜守義沒往跟前湊,他拉著龔小北和杜守桂找了個角落貓著。反正這件事和他沒任何關係,誰來問他都這麼說。

“.....事情就是這樣,咱們院昨晚誰收到東西了?現在和我說一聲,我統計一下。”

一大爺說完,院子裡安靜了一會兒,大家都相互看著。這時聾奶奶發聲了:“我收到了,有盒餑餑還有一隻燻雞。”

“好,我給您登記了,還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