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朝堂爭論(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個時候。
左中丞安然咬了咬牙,站了出來,行禮道:
“陛下!臣有話要說!”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淡淡道:“講!”
安然抬眸望向朱元璋,正色道:“陛下,咱大明的制度乃是以唐、宋、元三朝制度為基礎,去除糟粕,取其精華,再加以改進才最終確定,雖然偶有瑕疵,卻瑕不掩瑜!
臣以為陛下此話有失偏頗!”
此話一出。
諸公皆是露出贊同的表情。
這制度是吸收三朝的經驗,才最終確定,可不是你一個人說有問題,就有問題,想改就能改的!
諸公都知道朱元璋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也都知道他遠比想象中的還能折騰。
但是再如何折騰,也該在框架之內折騰。
若是直接將框架掀了,朝廷就會有大動盪,出大變故!
朱元璋聽見這話,卻也不惱,望向安然,問道:“你真這麼想?”
安然道:“並非臣這麼想,而是事實如此!”
朱元璋大手一揮,道:“既然你說這制度沒問題,那咱就隨便說幾條,你且聽著!”
“首先,是咱大明的稅收制度!”
“咱大明的稅收是兩稅制的改進,夏秋兩季皆是以實物的方式徵收,運抵朝廷,中途不知道有多少損耗。
咱問問你們,這些損耗有多少是真正的損耗,有多少是落入了當地士紳的口袋?!”
此話一出。
百官皆是一驚。
這個問題,從地方升上來,或是戶部的官員,心裡都十分清楚。
這些“損耗”一部分是落在士紳的口袋裡,一部分是落在官府的口袋裡。
但他們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出自世家,也就是朱元璋所說計程車紳,是這損耗的受益者!
又怎麼會想著去填補這個窟窿呢?
安然聽了,也是沉默。
但很快。
他就開口道:“陛下,運輸的損耗,不可避免,臣以為,這個問題並不能歸咎於制度。”
頓了頓,又道:“而且臣以為,只要加強監管,命令地方官府嚴格控制損耗,將損耗限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問題便可得以解決。”
話音落下。
百官皆是表示贊同。
“安大人此言甚是!”
“既是實物,必然會有損耗,又怎能歸咎於制度?”
“只要加強監管,便可以控制損耗,何樂而不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