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素清閱悟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蕭無人與素清閱之境界終究還是後天,沒有辟穀,如今太陽都落山了,留他們吃個晚飯自是理所應當。
藺重陽又用了些存貨,簡單燒了些道菜。
除了這邊吃的,還有給最光陰等人,以及粹心殿那邊送的,讓他們離開的時候一併給帶過去,反正都洗手燒菜了,燒多少不是燒。
事實上,兩人還是很有眼力的,吃完晚飯的同時還包攬了洗碗筷的重任。
將一切收拾妥當,帶了食盒的兩人直接請辭。
這個時辰,再留在這裡就有些不知好歹了。
…………
事實上,《理念與路線概論》這本書寫的相當有水平,霽無瑕這位主事夫人可非是花瓶,當年也是一人一劍在北境行俠仗義的俠女。
縱觀儒聖明德一脈,與她有相似際遇者,也就某位俠儒尊駕,兩人皆是脫出江湖加入儒門。
行俠仗義救不了百姓,更救不了苦境。
因為曾身在江湖,所以,她對江湖人的習慣與想法十分了解,明白俠客與尋常江湖人的區別,更清楚他們給這個世道帶來的影響。
與藺重陽一同經歷過那截然不同的時空,親眼目睹過未來的苦境,所以她能夠理解他做的一切。
當素清閱真正開始研讀這本書時,才對藺重陽的理念以及這一脈的路線,有了具體的認知,那是從底層百姓出發,真正的救世之法。
書中甚至以青樓為例,講述了世人所知曉、所關心的皆是名伶,卻從未在意過的幕後故事。
就如同江湖人同樣在追逐強者、名利,卻總是下意識的忽視過程中的犧牲,忽視無辜者流下的血液與留下的屍骨,進而將犧牲當成是理所當然。
苦境,或者說苦境百姓,需要的是秩序。
江湖在某種意義上,其實,是混亂的代名詞。
就算是衛護蒼生之人,也並不一定是真的在乎天下蒼生,可能是因為敵人危害了他們的利益,或者傷害到了相關之人,他們不過是因此反擊罷了。
所以藺重陽心中不喜歡江湖,正所謂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苦境需要秩序,需要發展……
在明悟這一點之後,再回想先前的談話,素清閱直感茅塞頓開,哪怕並未將書中內容完全吃透。
但是,他還年輕,還有時間去親眼目睹,親身見證。
正因如此,他選修的第一門課業,並非是劍道亦非是韜略,而是民生。
有文熙載這名外祖父存在,再加上背靠文、素兩大世家,素清閱自小都是錦衣玉食。
只有先了解民生,瞭解百姓,他才能順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
救世之路,他已經找到答案。
如今要學習的,是如何走向終點。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