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絕頂遲疑一瞬,而後出言:“吾無所求。”

他只是不想看人因為走了彎路,最終鑽牛角尖走上極端,方才出言提醒,並沒有多餘的想法。

只不過,對方的劍……

彼時那一眼,他自漫天赤霞之內,看到了屍山血海,看到了無量功德,甚至看到了紹鴻,還有老友。

對方的劍,似乎能映照出人心之中的遺憾,或者人心之中的破綻。

這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未免太過驚悚,即便是他,在知曉之後仍不免頭皮發麻。

人生在世,總會有那麼幾件遺憾,這是無可避免的,若與對方交手,遺憾便會變成破綻,然後被無限放大。

高手過招,一瞬便是勝敗,先機盡失的結局會如何,已是不言而喻。

這樣的劍,竟然能夠存於世間,而且還是出自儒門。

對此,凌絕頂心中雖有驚歎,卻也不會太過在意,甚至還願意再出言,提醒對方一番:

“反倒是你,江湖水深,此番險些劍心蒙塵。”

江湖上能入他眼的劍者本就很少,對方的名號他也曾聽說過,有些名不副實。

並非是劍者的問題,而是那個名號,在他看來有些與人不匹配。

“多謝前輩提醒,江湖確實水深,我已無法抽身,也不願抽身。”

蛻變重出的藺重陽,較之過往,肉眼可見的少了幾分凌厲。

有些事情,換個角度之後,會與從前有截然不同的認知,不過,他也無意讓自己改變,順其自然便好。

眼前之人的勸告,他心領了,可惜……

他當師尊,充其量也就有些不太負責任,師徒之間的感情都很不錯,哪像對面這位,直接就是不合格。

凌絕頂其人,不管是人品,劍道,鑄術,皆是上上之選,只是在教授徒弟之上栽了跟頭,還不止一次。

“能告知我為何嗎?”藺重陽的堅持,引起了他的興趣。

“儒學本是經世之學,我既立身於此,又怎能坐看天地失序,家國崩離,生靈塗炭。

儒劍所指,當除惡斬邪,匡世扶道,承往聖之志,一平天下,方不負這一身所學。”

藺重陽的回答,是他一生都在貫徹的信念,也是在此時,凌絕頂方才看到,他身上與名號匹配的那部分:

“或許,蒼生並不需要你如此。”

在他眼中,或者說,在這江湖上絕大多數的人眼中,天下蒼生並不需要你去做什麼。

不需要去領導,更不需要去救,那都是當事人一廂情願的。

早在極其久遠之前,藺重陽就明白這一點,不過他並不認同:

“前輩此言差矣,你我皆是蒼生一員,故而非是我為蒼生如何,而是蒼生正在如何。”

這一次,他的語氣多了些嚴肅,涉及到個人理念,他向來很認真。

同樣,也勾起了凌絕頂的一些回憶:“但你之劍,與你所言不太相符。”

劍對凌絕頂而言,非是用來爭強鬥勝,殺人成名的工具,修劍等同於修道與修心,所追求的,是最純粹的精神境界。

不受外界譭譽左右,心若自在,故而無分出世入世。

兩人的分歧,便是在此處:“內聖外王,亦是儒門修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