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二年臘月初五,宣政殿大朝會。

殿外,陰雲密佈,似乎一場暴雨即將來臨。

大宋朝的文武大臣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進宣政殿,武將一方面,狄詠打了勝仗,軍方等人的腰桿子也挺了起來,以往都是低著頭走路,現今也是昂首挺胸,大步向前邁。

而反觀文官集團方面,似乎每個人的臉色都不是很好,走起路來很是安靜,但卻給人一種很沉悶地感覺。就好像黑雲壓城城欲摧,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一樣。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內侍梁懷吉大聲的喊道。

“回稟官家!臣有本奏!”

梁懷吉的話剛落,宰相龐籍就手捧著芴板奏道:“官家!臣要彈劾戶部左侍郎,治蝗欽差大臣王安石,濫用刑權,斬殺無辜官吏!”

趙昕不由得心頭一沉,心想該來的還是來了。

文彥博出言道:“官家!王安石到懷州後,查出懷州知州夥同縣令貪汙朝廷的賑災糧,王安石便當著懷州十萬百姓的面,將懷州一十三位官員盡數腰斬,臣以為貪汙賑災糧一事,乃懷州知州一人所為,而王安石盡然斬了參與賑災的一十三位官員,臣以為王安石手握官家賦予的生殺大權,結果卻如此草菅人命,實在是有違聖命,臣請官家即刻處置王安石!”

禮部尚書富弼出列道:“官家!我大宋朝立國至今,未曾殺過士大夫,而王安石公然違抗祖制,行為之惡劣,人神共憤,天下士子聞後,無不說王安石濫用權力,臣請官家處罰王安石,以安天下士子之心。”

趙昕也沒想到王安石前往河北兩路治蝗,竟然一言不合就動了虎頭鍘,如果將首惡斬了的話,趙昕也還能壓下來,但眼下,卻是一十三位朝廷命官,這一十三位朝廷命官同在朝的群臣之間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趙昕都沒有想到,大宋朝不殺士大夫的政令竟然破的如此之快。

范仲淹出言道:“官家!常言道:亂世必用重點,王安石前往懷州,親眼目睹了懷州百姓飢腸轆轆,死傷無數,耳聞目染之下,自然極為惱怒,索性陣斬了參與救災的一十三位官員,臣以為,王安石的做法雖然有欠妥當,但事從權急,情有可原,還望官家從輕發落!”

“官家!刑不上士大夫,王安石此舉不但公然挑釁全天下的讀書人,而且置太祖太宗遺訓於不顧,如此藐視祖宗家法的人,怎能擔當朝廷如此險要的職務,是故臣以為官家應該重罰王安石,奪取一切官職,薛職為民,永不錄用!”

司馬光很是氣憤的說道,因為司馬家的子侄就有一位是這十三名官員之一。

工部右侍郎宋庠出言道:“官家!漢代易學家京房說:臣下處理事務雖然公正,但專權必然會引起地震,王安石手握官家授予的生殺大權,他的一言一行代表的都是關鍵,所以更應謹言慎行,懷州官員貪汙賑災糧,按律最多不過是削去職位,流放邊疆,而王安石不遵從國法,妄自動用殺刑,實乃有負於官家的厚望!”

翰林學士馮京出言道:“官家!臣先前同王安石同在流求為官,他的人品,臣敢擔保定然絕非無緣無故做出這樣的舉動,臣以為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內情?”

眾臣之中,除了范仲淹和馮京之外,少有替王安石說話的,趙昕琢磨了一下,方才說道:“朕這裡有一份王安石的親筆劄子,裡面言及為何斬殺一十三名朝廷命官!馮卿,你來唸一下吧!”

趙昕朝著翰林學士馮京說道。

馮京接過內侍遞來的劄子,而後開啟念道:“聖明天子在上,臣王安石伏拜!臣自前往河北東路治理蝗災,眼見各地官員開倉放糧,賑濟災民,災民雖然有畏懼蝗災之心,但卻沒有性命之憂。然而臣至懷州時,發現百姓流離失所,賣兒賣女,甚至有餓死街頭者,臣不解,臣前幾日可是親眼目睹朝廷的賑災糧到了懷州的,可為何百姓卻困頓至此。

按照官家的賑災令,朝廷每日施粥一頓,給予蔥油餅一份,然而臣到了懷州,只見稀粥一碗,米粒肉眼就能數清,而蔥油餅竟然不知去向,臣當即命令隨從禁軍將賑災的官員全部拿下,而後順藤摸瓜查出懷州知州盧懷德貪汙賑災糧一事,臣極為震怒,當即將懷州知州拿下,當著十萬百姓的面,處決!而其餘官員,知情不報,乃為同謀,為了還死去百姓們的一個公道,臣將這一十三位涉案官員全部處死!為了安百姓之心,臣冒天下之大不為,臣九死難贖己罪......”

馮京唸完後,趙昕對著眾臣說道:“王安石前往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治理蝗災,是朕允許的,先斬後奏之權,也是朕授予的!朕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十幾年前,朕在這大殿之上年過幾句散詩,不知何人還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