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昕笑道:“眾卿之中,花甲之上者比比皆是,每當朕想起眾卿這麼早就要起來上朝時,朕就於心不忍,年輕的朝臣還能受的了,但對於上了年紀的朝臣來說,上早朝簡直就是在受罪!”

“可不是嗎?官家!老臣這腰實在是受不了!”

杜衍見官家這麼一說,趕緊用手撐住自己的腰間,滿是痛苦的說道。

晏殊也出言道:“官家!臣也有風寒之痛啊!”

......

在場的大臣中,大多數都經歷過貶謫,在外為官的日子並不好過,所以大都落下了毛病,一時間宣政殿到處都是哀嚎聲。

“肅靜!”

內侍見此大喊了一聲。

大臣們也都是人精,皇帝問起,自然得配合抱怨兩句,但也都知道抱怨得有個度,所以內侍一嗓子,原本喧囂的大殿立刻變得雅雀無聲。

“朕初登大寶,大赦天下,開恩取士,然則最應該感謝的就是在這大殿之中的,兩朝,甚至是三朝的大臣們!我大宋朝人才濟濟,有你們這些名臣輩士輔助朕,是朕的榮幸,大宋幸甚,所以朕希望你們能輔佐朕的時間再長一些,所以正再三考慮之後,決定改革早朝的時間,除了大禮儀之外,夏秋之際早朝時間為辰時(七點),春東之季早朝時間為辰時四刻(八點)!”

“官家英明!”

一眾大臣歌功頌德道,這就相當於公司老闆給員工們發福利,取消加班,工資照發一樣。自然沒有人會傻到去反對。

趙昕老早就想改革早朝時間了,因為他也做不到每天三四點就起來,尤其是在為愛鼓掌之後,那起床的難度不下於越過喜馬拉雅山。

在明朝之前,早朝的週期是不固定的,因人而異,因朝代而異!通常情況下都是五日一朝,或者是十日一朝,又或者比較勤奮的皇帝是兩三日一朝都是有的。

當然也有的皇帝隔日上朝,叫“間日朝會”,康熙為代表的勤勞皇帝是每日一朝。

崇禎一心中興,每天都上早朝,一天一次。明孝宗當初更勤政,還會上個午朝,一天兩次。萬曆皇帝在前期很勤政,但是從萬曆15年就開始不怎麼上朝,直到萬曆48年駕崩,一直如此。

宋仁宗前期很勤政,基本上三兩日就一朝,但後期忙於生兒子,上朝的時間就少多了,趙昕想把上朝的日子也給定下來,形成定製,除了皇帝生病,巡遊,御駕親征之外,都得照這個制度來。

他登基以來,為了早點掌握朝政,基本上是兩天一朝,眼下熟絡了,他那來自前世的懶癌又悄無聲息的發作了,所以他和朝臣們商量了一下,每月一日,五日,十日,十五日,二十日,二十五日,三十日上朝,即一個月上七次朝,基本上一天歇四天。

......

散朝之後,趙昕又接見了回京述職的邊關將領,重新定製了各路駐守的禁軍,大宋七十六萬禁軍裁撤完畢後,只剩下五十萬人,河北東路兩萬人,河北西路三萬人,河東路五萬人,永興軍路三萬人,秦鳳路五萬人,利州,成都府,潼川路,夔(kui)州路,廣南南路都是一萬人,其餘諸路皆為五千人。

也就是說以後大宋朝在外駐守的禁軍共計三十二萬人,除此外,京中還有十八萬禁軍和六萬上四軍。

趙昕本來想全部整編成上四軍,但由於受財政所限,趙昕只將上四軍擴編到十二萬人,其中,騎兵軍團共計五萬人,步兵軍團共計四萬人,遠端軍團共計三萬人。

耶律寒香的火炮草圖早已畫好,趙昕便與上清宮軍營附近,選了一處地方,修建了火炮鑄造司,專門從事火炮的生產和研究。保密程度自然是最高階別的,至於鄭和寶船,還沒到製造出來的時候,因為必須待更輕便,更輕巧的火炮製作出來後,才是鄭和寶船登場的時候。

一起看書網 手機閱讀請訪問『』,全文免費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