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天鵝一去永不回(第1/2頁)
章節報錯
皇佑四年八月十五,中秋節。
開封城內,所有的酒樓都賣新酒,商鋪的門面綵樓裝飾一新,豎起雕繪有花頭的畫竿。懸掛著寫有“醉仙”字樣的錦旗。
城裡的人爭先恐後的到酒樓裡飲酒,這個季節,大閘蟹正是最為肥美的時候,除此外,石榴、梨子、大棗、栗子、葡萄、青黃相雜的橘子,也都剛剛上市。
中秋節的夜晚,顯貴之家搭建並裝飾起高臺低謝,普通百姓也紛紛到酒樓佔下座位賞月。各種樂器一齊演奏,聲音鼎沸,附近各家宅院裡的居民們,在夜深時還能聽到吹笙吹笛子的聲音,大街小巷裡的孩子都在盡情的玩耍著,夜市裡也很是喧囂。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好友親戚之間互相贈送月餅,團圓之日,一家人圍在一起賞月,吃月餅,共敘天倫之樂。
然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慣,歷史上對此卻有很多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唐太宗徵北方突厥,八月十五凱旋歸京,長安城內一片歡騰。有個吐蕾人正在長安,他向唐太宗獻圓餅祝捷。太宗大喜,從裝飾華麗的餅盒中取出圓餅,指著懸掛在天空中的明月笑道:“應將胡餅邀蟾蜍”。隨後太宗與百官共食圓餅,從此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便形成了。
第二種說法是宋代蘇軾在被貶之後,作水調歌頭中秋之這首千古詩詞之後,吃月餅的習慣才得以流傳開來。
第三種說法是流傳最廣的“月餅傳資訊”一說。相傳元朝未年,統治者的殘暴統治引起了廣大人民的普遍憎恨,到處都在醞釀起義和反抗。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防止人民造反,規定民間不準私藏鐵器,只准十家人合用一把菜刀。農民起義領袖張士誠在中秋節時,將中秋起義的時間寫在紙條上,夾在月餅裡送給各家各戶。人們掰開月餅見到紙條,就紛紛拿起菜刀,聚集起義,為了紀念這次起義,人們每年八月十五便吃月餅且相沿成習。
中秋佳節來臨之際,按照慣例,趙禎是要恩蔭官員的,目的自然為了拉攏朝中勳貴大臣,賺取他們的忠心,但由於改革了恩蔭制度,所以恩蔭官員也就不存在了。
但趙禎依舊於皇宮當中舉辦了宴會,席間,也拿出不少金銀財帛賞賜給勳貴大臣們,獲取大臣們的忠心。
東宮內,高滔滔、李媚兒、龐明月、夏若嬌、楊凌薇、耶律寒香幾女也與東宮內舉辦了一場小型的宴會。
遼國三公主耶律寒香於八月初來到開封,由於趙昕不在的原因,暫時沒有辦法完婚,所以禮部的安排是將耶律寒香安置在館驛,待趙昕回京之後,舉辦完正式的婚禮,在搬到東宮去。
但沒成想遼國使臣說,既然宋朝已經將遼國公主迎娶回來了,還有和親文書,白紙黑字聚在,那麼他國公主自然就得入住東宮,婚禮日後在舉行也無不妥。
遼國的態度在人看來就是巴不得自家的公主趕緊入住東宮去,深怕大宋會突然來悔婚一樣,禮部官員將此事告知了趙禎,趙禎覺得也沒什麼不妥,更何況送上門的公主豈有不要之禮,便下旨讓耶律寒香先行進宮拜見後宮諸妃,而後入住東宮寒香閣。
所以這次東宮小型宴會,耶律寒香也出席了。
由於趙昕不在的原因,幾女或多或少都有些心不在焉,高滔滔便想把氣氛給活躍起來,便起身說道:“今兒個,中秋佳節,難得的賞月之日,若嬌妹妹善舞,以往都會舞上一曲,現今有孕在身,也不方便,不若我們姐妹來玩個猜謎遊戲可好?”
說完,讓侍女拿來一些精緻的荷包,而後又笑道:“這猜字謎自然是要有彩頭才好,這些荷包是皇后娘娘賞賜的,今兒個不妨拿出來做個彩頭,猜中了就賞賜荷包!”
幾女都是應聲同意,互相對視一眼,但似乎都沒人願意搶個頭彩。
耶律寒香來自後世,也沒少受宮鬥劇的毒害,所以這種場合也自然知曉分寸,只是她心裡倒有些不爽了,沒想到同年同月穿越到這個時空的穿越者,竟然收了這麼多的女人,而且容貌都和她都在伯仲之間。
高滔滔見眾人沒有說話,便笑道:“既然眾位妹妹不願意搶這個頭彩,那姐姐我就先來一個。”
左手拖著香腮,稍作片刻思忖,而後說道:“一個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幾位妹妹猜一猜吧!”
高濤濤說完,笑看著眾人。
“莫不是桃花?”
龐明月皺著眉頭說道。
“不對!應該是荷花吧!荷花在水中,荷葉圍繞著,就像船一樣,所以才是坐在綠船頭!姐姐,若嬌猜的可對?”
夏若嬌笑道。
“嗯!若嬌妹妹聰穎,正是荷花!來人,看賞!”
說著自有侍女將一個繡的精緻的荷包送了過去。
“既然若嬌妹妹猜出來了,那麼下一題便由若嬌妹妹出好了。”
高滔滔說道。
夏若嬌想了一下,說道:“八隻腳,抬面鼓,兩把剪刀鼓前舞,生來橫行又霸道,嘴裡常把泡沫吐!”
“八隻腳的,又橫行霸道的,是螃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