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賺錢的法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古語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太子練兵一事乃趙禎特批,趙禎特地囑咐三司使張安道提前把三千禁軍一年的軍餉以及物資都給準備好了,當然這點錢對於大宋來講只是毛毛雨,畢竟大宋養著近一百四十萬軍隊。
說實話,趙禎也期待太子能練出精兵強將,一雪前恥。因此除了三司撥出的四萬兩銀子外,他私下裡從內藏庫又撥出三萬兩白銀一併送到東宮去。
趙昕選的禁軍自然是上等禁軍,而一位上等禁軍每月的軍餉是一貫錢,也就是一兩銀子,三千禁軍一年的軍費是三萬六千兩。
當然這還不包括營長,連長們的軍餉。
趙昕和王韶,楊懷恩,狄詠經過談論後,決定將三千士兵的軍餉都提到每月二兩銀子,用來激勵士卒。
當然是有代價的,那就是三千禁軍每月都會進行一次考核,考核最後一百名就會被踢出禁衛團,考核前一百名還會得到額外的賞賜。
趙昕算了一下大宋一年的軍費竟然高達1700萬兩,雖然養著140多萬軍隊,但其中能稱得上精兵的並沒有多少。
宋朝樞密院有調兵之權,卻不掌管軍隊,三衙掌管軍隊,卻無調兵之權。
遇有戰事,由皇帝任命率臣領兵出征,從而實現了發兵之權”與“握兵之重”的分離。
這種體制對於消除中唐以來綿延200多年藩鎮割據的局面,確實起到了重大作用。
兵力的配置上,宋朝軍制遵循“強幹弱枝,內外相維”的原則。
禁軍中最精銳的殿前軍駐守在京城,侍衛親軍駐紮在各地。
京城的人馬最為精強,各方鎮知道兵力不敵,不敢造反。這就是“強幹弱枝”。如果京城有變,在各地駐紮的禁軍聯合地方的兵力,也足夠對付變亂。這樣就“內外相制,無輕重之患”,這就是“內外相維”。
但是西夏一戰,將禁軍計程車氣給打沒了,也打斷了禁軍的脊樑。
且禁軍中不乏老弱,甚至有冒領充數之人,比如禁軍上四軍之一的天武軍就淪為了皇家儀仗隊。
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與其養著數百萬戰鬥力低下的軍隊,不如花重金打造精兵強將。
但眼下,朝廷只撥給了他七萬兩銀子,若實行新的軍餉制度,那麼一年下來加上軍官的軍餉就得八萬兩左右,再算上鼓勵與打賞,一年下來就得近十萬兩。
“怎麼才能在大宋快速的賺到銀子呢?”趙昕望著遠處正在學習新的練兵之法的將士們,一籌莫展。
回到東宮書房,趙昕拿著毛筆開始想著該如何利用現代人的生份來賺錢。
“要不釀酒?”
趙昕默然想起在元代以前,中原流行的酒都是發酵酒,度數最多不高過二十,可是釀高度酒的方法是什麼來著,讓我好好想一想,好像得蒸餾,可蒸餾的方法是什麼呢?
自己的物理知識早就還給了老師,想了半天突然想起前世看過的一本小說中,有詳細的寫到了簡易蒸餾的方法,趙昕還打賞了那作者一百大洋,前後看過好幾遍,內容瞭然於胸便提起筆,寫了下來!
除了釀酒還有什麼賺錢的法子呢?做花露水?以前看過一本這樣的小說,但是真的不記得了。
造個腳踏車出來賣?額,這個好像也不成?
至於肥皂,煙花之類的化學產物,對於他這個化學元素表都當英文字母來唸的學渣,那是一點都不會啊!
難怪前世有種說法叫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依他看是學會數理化,即便穿越也不怕啊!
要不學慶餘年裡面的範閒寫小說來賺錢?
額,不過寫啥好呢?三國演義?自己看過,但是自己並不記得多少,水滸傳?額!自己只看了一點,根本寫不出來,而且那背景是一百年後了,金瓶梅自己倒是拜讀了N遍,內容歷歷在目,不過也不適合眼下這個時候寫出來,再者說了堂堂太子殿下跑去寫小黃書,額,想想都不靠譜。
算了,還是不考慮寫小說了,暫時只靠賣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