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最磨練人的意志。

不僅是生死存亡關頭的考驗,還有修羅場對心靈的衝擊。

易輕塵本非嗜殺之人,在最初見到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景象時不可能不受到心靈衝擊。

後來在戰場廝殺的多了,見到死人多了,自然而然對生死就看的淡了。

再者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

作為統帥要時刻留心形勢變化,捕捉戰機,分辨戰機,既要打的敵人大敗,又不能被敵人的詐敗引入埋伏圈。

畢竟易輕塵雖可以仗著武功殺出,手下的兵將卻沒這份本事。

堂堂明教教主,天降聖人,總不能每次損兵折將、孤身殺出吧。

易輕塵必須時刻關注戰場形勢變化,做出最正確的應對。

這令他的精神力受到極大的鍛鍊,有大幅度的增長。

當然,沒人能永遠正確。

易輕塵也遇到過幾次伏擊,都被他仗著神功快速擊殺敵軍首腦,才免去手下被滅的22厄。

再一方面透過不斷的廝殺,他出手越來越簡潔,越來越高效。

戰場廝殺不同於江湖廝殺,對手無窮無盡,有時甚至要殺上一天一夜、三天兩夜……

這種情況下招式繁瑣的武功或者似霸拳那種消耗大的武功就不適宜應用,最好用的反而是基礎招式。

速度快,力量強,這就是一擊必殺。

以最小的力量呈現最大的戰果,才是符合戰場客觀規律的行為。

作為一個合格的統領,戰前就需要思考方方面面的事情。

尤其是元末民不聊生的背景下,易輕塵思索的不僅是如何破城,還有如何最大限度的獲取城中的物資。

因為本來資源就少,若是每破一城都是空城義軍最終也是沒得糧食吃。

那不知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盛世景象。

也即是說要不知多久才能為易輕塵提供靈力。

因此易輕塵每戰都要考慮糧草配備、裡應外合、士兵承受力、優先打擊物件、最大限度保留物資等等情況,儘可能的保證收益最大化。

也幸好易輕塵先橫推大內斬殺元帝,接著連破元軍城池,打出神武無敵的名頭。

元軍望見他的旗幟先自弱了三分,一旦裡應外合成功又弱了三分,等到他出手殺人立威再弱三分。

順風局越殺越順。

經過數月戰場洗禮,易輕塵渾身都沾染上濃烈的殺氣。

他自己不覺,但明教眾位高層面對他都有種壓力山大的感覺,對他愈發的恭敬。

事情到了這一步,無論是明教還是義軍,已經沒人敢對易輕塵不敬。

天降聖人,英明神武。

既有權力加成,又有神權加成,他的死忠多不可數。

因此易輕塵的話已擁有絕對的權威。

“我們的人手還是不足,現在百廢待興,一切都要有人主持,要大力選撥人才。”

易輕塵道:“不必拘泥於本教之中,咱們要做的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明教不該成為咱們的束縛,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韃子中的漢人官員,只要是有才能的都可以任用。”

議事堂中除了明教的老人已經多出許多新面孔,是在征戰中嶄露頭角的新人。

易輕塵開始有意淡化明教的影響,從各處提拔新人。

明教畢竟發源於摩尼教,日後總是個隱患。

他需要將明教從起義軍中漸漸剝離,最終化為一個符號湮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