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泰送走了近百名南宋軍官,還有兩千淮西精兵,軍隊中便出現了空缺。

睢寧南郊,趙泰騎著馬,目送宋軍走遠,沉聲對王文統道:“先生,統計一下軍中,有多少職位空缺,然後告知本官。”

王文統微微頷首:“卑職明白。”

現在隨著趙泰的實力壯大,靠著向外借調軍官,來搭建指揮班子,顯然已經行不通。

此前他只有幾千人,東拼西湊,勉強能夠把架子搭起來,現在他三萬多人馬,就必須建立起自己的人才培養和選拔制度。

幾日後,睢寧忠義軍節度使府邸,趙泰聽著王文統的彙報,藩鎮之內,不僅缺少軍官,隨著他佔據邳州、滕州,文官的人才也很匱乏。

周銓道:“相公,之前借調軍官時,相公就給這些軍官安排了兩個副職,現在位置空缺出來,是否將培養的副職轉為正職?”

趙泰捋了捋鬍鬚,他原本是有這樣的打算,為了防止南宋軍官離開後,軍隊失去指揮和訓練的軍官,給每個南宋軍官身邊都配了兩個副官。

現在一下走了近百人,許多位置都空了出來,確實可以讓這些副職頂上。

王文統卻搖了搖頭,出聲反對,“卑職以為不妥。這些副職並未立有功績,如何能夠直接轉正?卑職以為不如讓他們以副職代行正職之事,若是做得好,就給他們轉正,做得不好,則拿掉他們的差事。無功受祿,對有功之人不公,也會讓軍官不再重視戰功。”

趙泰聞語頷首:“先生之言有理。這樣吧,空出來的正職,由副職代行其事。至於能不能摘掉“代”字,那就看他們的本事了。”

王文統見自己的建議被採納,積極性立時上來,於是又建議道:“相公,現在我們缺少文武人才,卑職以為相公可釋出招賢令,蒐羅治下有能力和有名聲之士,為相公效力。”

這條建議也很中肯,一般有了地盤,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登用人才,否則空有地盤,無人進行管理,那麼也是無用的。

“先生可知道,本官轄境之內,有什麼人才和名士嗎?”趙泰忽然問道。

周文王得姜太公,齊桓公得管仲、樂毅,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亮相助,而後成就一番事業。

由此可見,一個勢力想要做大做強,人才的引進很關鍵。

現在趙泰身邊文武人才都很缺少,便詢問他的治下,有沒有人才,若是有的話,趙泰也願意三顧茅廬,去收攬過來,幫助自己治理地盤,奪取天下。

王文統道:“卑職確實知道幾人頗有才幹,可以招攬入幕。比如亳州王賓,原為尚書省令史,坐事罷歸,前不久到泗州避禍,可以招攬。另外,宿州境內,有一豪強,名喚李喜柱。這次蒙軍劫掠宿州,州縣皆破,李喜柱和他的宗族,卻擊退了蒙軍,沒讓蒙軍攻入李家的寨堡。”

趙泰心中默默記下,這兩個名字,“那就有勞先生,為本官寫上幾封信,招攬這些人才。另外,再張貼招賢令,招募人才。”

王文統點點頭,“卑職領命。”

趙泰隨即看向周斌,道:“本官還想在邳州,建立一文一武兩所學堂,用於培養文武人才,還請先生主持,儘快撥款建造。”

周斌聞語也作揖行禮,“卑職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