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禮送出境(第1/2頁)
章節報錯
蒙宋雙方都有意議和,其中一方又願意退讓,那麼達成議和便不是難事。
這次蒙古南侵,把皇帝趙昀,以及江南的官紳都嚇壞了。
宋朝作為一個沒能完成大一統的王朝,自立國之初,北方便有強敵,導致後面君王在擴張領土上難有作為。
宋朝歷代皇帝面對,遼、金、夏、蒙古這些強悍的少數民族政權,反正是打不過,無法實現統一,也沒發向漢唐一樣開疆擴土,便選擇了接受現實。
因此有宋一朝,自太宗之後,極少出現有志統一的君主,即便偶有一兩位,也因為一場失敗,立刻就丟掉了原本就不堅定的理想。
此時趙昀的心思,便是什麼北伐,什麼收復舊山河,什麼統一天下都沒希望,那不如好好在江南享受,維持內部統治,防著武將謀朝篡位要緊。
為了儘快過上太平日子,趙昀和一部分丟失理想的官紳,都極力推動儘快議和。
當年澶淵之盟,為他們換來了遼宋間百年和平,此後紹興和議,也讓他們避免了時刻生活在被金國威脅的恐懼中。
反正沒能力統一,沒能力恢復江山,那不如跪下,換取蒙古人別打南宋。
在南宋君臣急於求和之下,蒙宋之間的談判,進展十分順利。
時間到端平端平三年四月底,雙方就達成議和。
這次議和,史嵩之提出蒙古讓出中原的請求,被蒙古拒絕,不過雙方約定,以蒙宋兩軍實控州縣為界,南宋在也沒有多大損失。
蒙軍這次南下,忽必烈所率十萬大軍,只剩下一萬多人,損失極為慘重。
在如此巨大的損失之下,蒙古其實已經沒有足夠的兵力,去維持他們在中原的統治。
窩闊臺一聽,南宋放棄索要河南,以現在實際控制區域為界,自是頗為高興。
如此議和之後,蒙軍退回草原休整,也不必擔心宋軍趁著河南空虛,而收取中原,恢復關河防線。
另外,南宋雖沒有答應斬殺趙泰,但是卻許諾罷黜主戰官員,放棄對趙泰的一切支援,對蒙古來說也是一件足以笑醒的事情。
楊惟中在談判時,瞭解到趙泰面對南宋皇帝金牌相召,稱病不去臨安,便知道趙泰不是岳飛,南宋想殺趙泰,也殺不成。
因此他要求南宋限制趙泰,而南宋也忌憚趙泰,便爽快答應楊惟中的提議。
對於沒能殺掉趙泰,窩闊臺比較失望,不過楊惟中說,南宋與趙泰面和心不和,只要蒙古不給南宋壓力,南宋遲早會對趙泰動手。
屆時他們翻臉,便是蒙古南下的機會。
窩闊臺聽後,便也就不在要求,南宋先殺趙泰。
蒙古打了敗仗,沒有失地,每年還有錢拿,蒙軍從戰場上沒有拿到的,南宋主動送上,窩闊臺最終高興接受議和條款。
南宋一邊,史嵩之和喬行簡與蒙古達成初步條款後,立刻飛報臨安。
….
訊息傳來,臨安得知,兩國休兵罷戰,雙方以實際控制區域為界,各自撤兵,歸還俘虜,南宋每歲給蒙古布二十萬匹,錢三十萬貫,雙方休戰。
【穩定執行多年的,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
清之,入政事堂,官拜參知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