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國瑞會理解的(第2/2頁)
章節報錯
趙範心中惱火,這李知孝完全不知兵,他看向趙昀,行禮道:「陛下,現在蒙古攻擊邳州甚急,唇亡齒寒,若蒙古攻破邳州,必南寇江淮。臣以為不能再等了。」
李知孝針鋒相對,「蒙古數月前,就透過荊湖,向我朝釋放和談之意。如今屯兵洛陽,我看也是因為我朝未有回覆,所以防止我朝發起攻擊。這次蒙古已經聲言,只滅金國殘餘,臣以為我朝只需做好防禦,坐看蒙軍攻擊邳州就可。若是蒙古攻破邳州,真進攻我朝,我們已經做出防禦,不懼他蒙古,況且他們進攻邳州,也有損耗,對我朝的攻擊,也就不足為懼。若是蒙古沒有攻擊我朝之意,則兩家議和,可享太平!」
趙昀聽了兩人的話,心中思考一陣,已經有了決定,「朕覺得李愛卿之言在理。現今還是不要激怒蒙古為好。傳朕旨意,沒有朕的旨意,前線將士不得主動挑釁,只需做好防禦就可。」
趙範聽了這話,不禁大急,「陛下~」
趙昀卻擺擺手,不耐煩的打斷他,「此事朕意已決。今日朕還要與貴妃看戲,卿等不要多言。」
語畢,便站起身來,身邊內侍連忙跟著,簇擁著趙昀出了政事堂,擺駕回宮。
眾人只得行禮,躬送趙昀出去,待他離開,李知孝冷笑的看了鄭清之一眼,便頗為得意的離開。
趙範不禁對鄭清之道:「鄭相剛才何故不勸諫官家。」
鄭清之嘆了一口氣,「官家的心意以有變化,本相就算據理力爭,也沒有好的結果,反而有可能惹惱官家被趕出朝廷。若是讓李知孝等人主政,那大宋休矣!有本相在,至少還能做些準備。」
趙範聞語沉默不語,顯然不太滿意這樣的說辭。
鄭清之嘆道:「況且,本官就算說動陛下與蒙古開戰,本官又能做什麼。現在除了淮軍和禁軍,荊湖和四川的兵馬指揮不動,我們能做的也只是防禦。」
趙範抬頭看了他一眼,半響問道:「那前線怎麼辦,邳州怎麼辦?」
鄭清之沉吟片刻,「你立刻調兵,完善江北防禦。另外,今天的事情莫要傳出去,派人告知趙泰,就說本相答應他要求的招撫條件,大宋會增援邳州。」
趙範心頭一驚,「這不是欺騙趙泰嗎?」
現在這個情況,朝廷和官家擔心激怒蒙古,都不會同意招撫趙泰。
若是宋朝這邊招撫趙泰,那趙泰就是宋臣,蒙古進攻邳州,就是同宋朝開戰。
因此朝廷內部的主和派,
一定會阻止大宋招撫忠義軍,而此時鄭清之心裡,其實也存在一絲僥倖,便是希望蒙古人,打下邳州後,便止步邊境。
這樣一來,他便有更多時間,來整合宋朝的力量,否則以現在的狀態,肯定無法戰勝蒙古。
另外,若是蒙古進攻,戰事不利的話,他也有理由甩鍋主和派,是他們阻擾,戰敗也是他們的責任。
因此現在鄭清之顧不上趙泰,他讓人給趙泰帶去訊息,確實是欺騙和利用趙泰。
趙泰堅守邳州越久,對鄭清之和南宋便越是有。
鄭清之感慨道:「本官也是為了大宋!國瑞乃忠義之士,會明白本相苦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