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未能恢復關河防線,冬季黃河結冰後,汴京無險可守,很容易被蒙古騎兵圍困。

趙範從軍事的角度出發,覺得沒有巴蜀、荊楚諸將的配合,佔據汴京的兩淮舊部,處境會很危險。

因此趙範有撤軍之意。

鄭清之從政治上考慮,他不想做韓侂胃第二,卻絕對不能夠讓宋軍放棄去歲入洛的成果。

若是宋軍撤回淮南,那就是宣告他主戰策略失敗,等待他的便只有闇然下野。

眼下鄭清之只能繼續加強汴京的防守,而後整合山東之兵,硬抗蒙古冬季的反撲。

如此他保住汴京,又獲得山東二千里江山,才能坐穩相位,才有機會逐步打壓史黨,控制南宋全境,再發起反擊。

趙範聽了鄭清之的話,憂心忡忡道:「相公,山東形勢頗為複雜,我等又需要國瑞,率山東之眾,協助朝廷來防禦蒙古。相公此時要收國瑞之權,他能答應嗎?會不會引發山東混亂?」

鄭清之喝了盞茶,對此頗有自信,「上次出兵,荊湖、巴蜀皆不聽命!山東之地,若不盡快收入朝廷之手,難免尾大不掉,成割據之實。屆時你我皆有責任。如今蒙古威脅,要攻滅金國殘餘,國瑞別無選擇,只能接受本相的條件。」

趙範想了想,微微頷首,有李全之事在前,他也擔心山東會出現軍鎮割據的局面。

另外趙泰毒殺拖雷,蒙古人欲殺他而後快,就算朝廷這邊逼迫他交權,他也不會投靠蒙古。

既然如此,那收趙泰之權,讓朝廷有能力控制山東之軍,對朝廷來說,絕對利大於弊。

鄭清之見他似乎接受自己的說辭,隨即又道:「武仲大可放心。國瑞乃是宗室之人,若是對大宋忠心,自然會接受我們的條件。若他不接受,那邊說明他心懷意志,本相做的就更沒錯了。其實,本相也是為他考慮。他獨攬山東之權,必遭言官非議,最後難免落得狄樞密的下場。他現在交權,必能獲得文官好感,以後自是少不了一場榮華富貴。」

趙範作為武臣,明白在官場上武官的不易,心中不禁有些唏噓,「相公之言在理!希望國瑞能夠明白相公的好意。」

這是兩人正說著話,門外忽然有小吏進來稟報,「相公,衙門外來了一人,自稱是忠義軍節度使麾下幕僚王文統,想要求見相公!」

鄭清之眉頭一挑,「說曹操,曹操到!讓他進來!」

王文統從海州上船後,只用十天時間,就抵達了臨安。

趙泰在臨安有不少產業,他在連鎖客棧住下,稍微收拾便來遞上拜帖。

不多時,王文統進入書房,給兩人行禮,「草民王文統,拜見鄭相、範相。」

鄭清之擺擺手,頗為客氣,「既是國瑞麾下幕客,免禮入座吧!」

王文統謝禮,而後正襟危坐,鄭清之繼續問道:「國瑞派你前來,所謂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