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泰和王賓相談甚歡,而隨著王賓入幕,忠義軍所轄四州境內,有名號的人才,都被收入趙泰囊中。

這時趙泰與王賓談論建立軍政府的事宜,不知過了多久,王文統回來, 進入大堂,看見兩人相談甚歡,心中生出一股被老王綠了的感覺。

趙泰見王文統進來,立時笑道:“先生來得正好,我已經決定,聘請德卿先生為右軍師。德卿先生, 這位就是我的軍師王文統,王以道先生!”

王文統聽見,趙泰直接任命王賓為右軍師, 內心有些驚訝。

王賓作揖道:“以道兄大名,在下如雷貫耳,今日得見,真是三生有幸啊。”

雖說王賓是王文統向趙泰推薦,但是當王賓真跑來,為趙泰效力,王文統心中還是有些不得勁。

這也好理解,王文統跟隨趙泰的時間早,勉強算是創始團隊之一,而這個王賓是半道入夥,就像諸葛亮半路加入劉備的團隊,直接得到重用,關二爺和張三爺起初都不服氣一樣,王文統心裡也有些不舒服。

不過,王賓顯然是個聰明人, 估計是知道自己加入就被趙泰重用,可能會引起元老的不滿,所以初次見面就便恭維起王文統。

現在是創業階段, 需要人才,王文統見王賓給他面子,便微笑拱手,“我亦早早聽過,德卿兄的賢名。今後你我共事,當同心協力,輔助大帥成就大業。”

趙泰看著兩人對話,注意兩人神情,滿意地笑了。

趙泰作為忠義軍的大帥,除了要對抗外部敵人,對於內部也要有所防備。

無論在軍事還是政事上,趙泰都不能太相信屬下某一個人。

因為這樣極容易導致他這個領導被架空,甚至可能被下屬幹掉。

因此對於內部,趙泰需要一定的制衡。

這就像一些企業,領導下面都有幾個副總。

若是領導之下,只有一個副總,那這個副總的眼睛,肯定是盯著領導的位置,有幾個副總就不一樣了, 這些副總會相互比較和競爭,領導的位置就相對穩固。

雖說這會導致一定內耗,但是在管理上確實有用。

趙泰微笑看著相互客氣的兩人,知道這種牛逼的人,通常是尿不到一個壺裡,只要他使點手段,就能讓兩人相互制衡。

……

睢寧縣。

趙泰收下王賓後,便離開泗州,回到睢寧,準備把家搬到邳州去。

在回睢寧的路上,趙泰同王文統、王賓商議,很快決定建立官制,任命轄境內的文武官員。

此前,趙泰雖然控制的地盤不小,但是手上沒有足夠的人才,所以無法任命忠於他的官員。

現在趙泰透過招賢令,從轄境內招募不少人才,另外從中原逃難過來的百姓中,也不乏讀書人,讓趙泰招募了近百人,有了確定官制,建立官僚隊伍的條件。

在王賓的操作下,藩府地方上的官制,延續金宋的官制不變,不過卻按著趙泰的要求,增加了不受地方官府節制的衛所。

在中央層面,則以藩鎮幕府代替金國朝廷,成為四州的中央政府。

趙泰在幕府設左右軍師,軍師之下設立六曹,初步搭起了一個政權該有的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