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獲得信任(第1/2頁)
章節報錯
臨安城,政事堂。
南宋宰相鄭清之,坐在他的辦公堂裡,正與樞密副使趙範分析著局勢。
去歲蒙古攻破金國的關河防線,南宋這邊眼看著金國將要滅亡,心中便有些焦慮起來。
最近一段時間,朝野出現一些聲音, 攻擊鄭清之的政策。
一些大臣看見蒙古將要滅金,認為蒙古日漸強大,滅金之後,必會攻宋,而他們卻沒有看到鄭清之的應對之策。
朝廷中主和派,擔心蒙古會攻宋,便希望南宋朝廷能夠改善與蒙古的關係,保證南北朝的局面。
鄭清之沉聲道:“武仲, 以你來看, 金人還能撐多久?”
趙範沉吟道:“金國的關河防線以破,開封無險可守,以我看來,他們恐怕連一年都撐不了。”
鄭清之面帶憂慮,“金國若滅,我大宋就需直面蒙古。這蒙古滅亡西夏、西遼、金國,實力遠勝金、遼,比匈奴、突厥還要強大,你以為朝廷該怎麼防禦蒙古?”
南宋君臣對於北方時局做了很多議論和思考,趙範對此也有思考,他沉聲道:“自相公主政以來,朝廷在巴蜀、荊湖、兩淮,揀將、練兵、儲財、積粟, 已經做了一定的準備。另外,朝廷滲透金國的計劃,也進行了的頗為順利,有不少金將都與我們有聯絡。因此我以為, 朝廷應該在金國滅亡之際,同蒙古爭奪河南。金人能依靠關河防線,同蒙古作戰二十餘年,我們若是接手,便能夠將蒙古擋在淮河之北,迫使蒙古與我們議和。”
雖說趙範在南宋朝廷中算是主戰派,但是宋朝在軍事上長期被壓制,精神早已萎靡,就算是趙範這樣的,也沒想過能夠徹底恢復北方疆域。
他們的主戰思想,其實只是打一場,向蒙古展現南宋的實力,然後爭取以一個比較好的條件,來達到與蒙古之間和平的目標。
鄭清之頷首,沉聲問道:“武仲,你有把握從蒙古人手中奪取河南,收復三京嗎?”
趙範道:“若是朝野一心,以巴蜀之兵, 出大散關,牽制關中之敵。在以荊襄之軍, 北上取鄧、蔡, 走伊闕收洛陽,最後以兩淮之眾,匯合趙泰等部,入豫東,我想奪取河南不算難事!”
鄭清之見他頗有信心,高興道:“你以為奪取中原的時機,在何時?”
趙範道:“我以為蒙古出兵進攻開封,等他們打得兩敗俱傷之際,我們便可以出手!”
鄭清之頷首,“那本相現在就得設法說服朝廷,並與巴蜀、荊襄做好溝通,另外還需加緊招攬金國將領!”
趙範頷首,“卑職以為奪取河南,比較容易,關鍵是恢復關河防線,防守河南比較困難。朝廷對於中原,還有關河防線怎麼防守,都不太熟悉,所以招攬金國的將領,便格外重要。若是他們大批投靠,便能直接用他們充實關河防線。屆時,我們的壓力會小很多。”
鄭清之點了點頭,不過隨即卻有些擔心道:“我朝丟失中原百年,中原之民受女真人影響,一時間未必能夠適應本朝制度。對於那些金國將領,不能太過信任啊!”
趙範忽然問道:“對了,恩相向趙泰索要海州一事,進展得如何呢?”
上次趙泰與丘嶽起衝突,雖說趙泰最後贏了,把丘嶽趕走,但是卻讓鄭清之有了心結,覺得趙泰有些不受控制。
雖說趙泰後面編排戲劇,把鄭清之誇了一遍,但是南宋的文臣,對於武將向來很警惕。
這次鄭清之向趙泰索要海州,是為了向百官展示,他推行政策的成果,同時也是對趙泰服從性的一個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