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平四年七月底,趙泰釋出檄文一個月後,齊軍經過調兵遣將,運輸糧草器械,兵馬完成調動。

趙泰並不是開玩笑,親率武衛、虎賁、飛捷、武毅、寧海、驍勝、虎騎、驍騎、歸義九個軍,並東平、博州、濟南、德州四地鄉勇六萬,合計馬步大軍十五萬眾,殺入河北。

這一舉動瞬間令天下震動。

蒙古南侵失敗,打擊了蒙古在漢地的威信,使得諸多世侯開始心存搖擺。

齊軍殺入河北,便大肆宣揚,臨沂王趙泰領虎狼之師,驅除韃虜,收復兩河。

十五萬齊軍,詐稱三十萬,兵威之盛,不說河北世侯,就是蒙古人也感到膽寒。

齊軍一殺進河北,史、張、嚴、劉等多部漢軍,聞風而竄,河北百姓則如久旱而逢甘霖,紛紛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此前趙泰數次攻擊河北,使得河北世侯無力發展,削弱了河北世侯的實力,以減輕他們對山東的威脅。

上次蒙古南下,又讓一些世侯遭受致命打擊,使得他們徹底喪失了與趙泰對抗的資本。

這兩年趙泰在山東恢復生產,訓練軍隊,河北世侯也沒閒著,只不過他們為了短時間恢復兵力,只能刮地皮、拉壯丁。

雖說他們和蒙古聯手,對河北竭澤而漁,但在趙泰進入河北時,蒙漢人馬依舊只有五萬人。

面對趙泰的大軍,速不臺、史天澤等人只能放棄絕大多數州郡,鎮守幾個要點城池,然後派遣快馬請求援兵。

七月底,齊軍兵分三路進入河北,聲勢極為浩大。

武仙一路,破蒲州、開州、滑州,招降衛州、浚州,進入相州,掃蕩黃河之北。

李璮一路,破滄州、景州、獻州,兵圍河間。

趙泰親帥中軍,破大名、恩州、冀州,兵圍趙州,一時間,兩河大震。

趙州位於真定之南,井陘之西,扼守趙泰進入河東的道路。

若是趙州被齊軍攻陷,齊軍就能西進殺入河東,或者控制井陘,不讓蒙軍援兵自河東進入河北。

趙州城頭,一身蒙古盔甲的速不臺,正立在城頭之上,眉頭緊鎖地看著城外的軍營。

“他孃的,趙賊的人馬來得好快!”速不臺一手扶著牆垛,滿臉鬱悶道:“這廝與南宋鬧矛盾,本帥又沒惹他,他居然跑來打我!”

六月,速不臺得到齊軍屯兵邊境的訊息,七月底,半個河北就歸了齊軍。

趙泰進展這麼迅速,一是河北百姓苦蒙古久矣,二是窩闊臺為了不給趙泰和南宋壓力,有意沒有在河北、河南駐紮重兵。

這讓趙泰進兵極為順利,一個月不到,就打到趙州城下。

河北平原一馬平川,蒙古控制河北的思路不是守衛各城,而是控制從草原進入河北的通道。

對於蒙古騎兵而言,只要能夠將進入河北平原的通道,控制在蒙古人的手中,那麼就不怕河北發生叛亂,或者被敵軍攻佔。

因為只要蒙古騎兵進入河北平原,之前局勢再差,也會變得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