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南岸,密密麻麻的軍帳,綿延七十餘里。

淮軍、禁軍、楚軍精銳,穿行於營帳中,顯得繁忙無比。

在運河往楚州的河段上,宋軍戰船,運輸糧草、軍械的船隻,首尾相連,一眼望不到尾。

楚州,制置使司衙門。

史宅之領著一群官員,站在衙門外,不多時,便見一隊官兵,護送一輛馬車過來。

這時馬車停穩,籤書樞密院事李知孝,從上面下來,史宅之連忙上前,微笑相迎,“李相!卑職恭候多時了。”

李知孝扶住史宅之的手,“制置使,去裡面說吧!”

這次史宅之挖趙泰牆角不成,反而被趙泰俘虜上萬士卒,百艘戰船,引起了臨安的高度重視。

在事件發生後,史宅之立刻上書控訴趙泰,可同時趙泰也上書臨安。

因為這件事,是史宅之挖牆角和搞偷襲在先,而趙泰畢竟名義上是宗王,所以史宅之並不佔理。

趙泰有個愛好,非常喜歡發檄文,他上書臨安的同時,檄告天下,聲淚俱下的控訴,奸臣想要害他,於民間博取了一定同情,令南宋在政治上很被動。

畢竟,趙泰前不久,才出兵淮南,幫助淮南百姓打跑了蒙古。

老百姓不知道,朝廷必須限制武將,減除藩鎮對朝廷的威脅,只知道趙泰是抗蒙英雄。

因此史宅之搞偷襲,被趙泰一宣傳,便讓南宋朝廷很被動。

此前南宋朝廷就忌憚趙泰,現在又讓趙泰得了近萬水軍和百艘戰船,趙昀和史嵩之便更加忌憚趙泰。

可是因為民間的輿論,南宋朝廷又不便直接動手。

史宅之行動失敗,反而壯大趙泰實力,令趙昀懷疑他的能力,便派遣李知孝來楚州,同史宅之一起對付趙泰。

這時史宅之將李知孝迎進衙門,兩人便在公房內密談。

李知孝沉聲道:“子繹兄,你在淮南,不僅沒有遏制住臨沂王,反而被臨沂王奪去百艘戰船。你應該知道,官家十分忌憚臨沂王,此前臨沂王只是馬步軍厲害,如今得了戰船,官家已是寢食難安。現在官家對你在淮南的表現頗為不滿,你必須設法補救啊!”

李知孝是史宅之父親史彌遠提拔起來,兩人關係非同一般。

史宅之懊惱道:“李相,這次是我大意了。我沒想到臨沂王如此狡詐。”

李知孝擺擺手,“你也不必氣惱。這次官家和史相讓我過來,就是為了幫助你對付臨沂王。”

史宅之忙問道:“李相,官家和史相有什麼指示?”

李知孝道:“眼下官家對於處置臨沂王,心中還存在顧慮。畢竟臨沂王抗蒙有功,官家不想揹負罵名,所以有些事情需要我們來做。”

史宅之頷首,這就像高宗皇帝,要用秦檜來殺岳飛一樣,官家是既要除掉趙泰,又不想揹負罵名,希望能獲得一個好的評價。

李知孝繼續道:“上次你主動出擊,讓朝廷頗為被動。現在你要做的事情有兩件,第一是索要被臨沂王扣押的將士和戰船。第二,則是一定要設法逼著臨沂王先反。只有他先反,朝廷才有理由平叛。”

史宅之是聰明人,“我等臣子不能讓官家背上罵名,因此必須要讓臨沂王死,還要讓他身敗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