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東路軍屯兵徐州城下,中路軍在衛州按兵不動時,蒙古的西路軍,卻對潼關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忽必烈在被窩闊臺任命為西路軍統帥後,便率軍抵達西安,糾集了五萬人馬,抵達潼關之西。

潼關原本是關中門戶, 主要是防禦中原進攻關中,不過蒙金拉鋸,金國退守河南後,為防止蒙軍攻入中原,對潼關進行了一定改造,並駐紮精兵來守衛潼關。

潼關作為金國關河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二十年間,已經擋住蒙軍的多次進攻。

從鐵木真到窩闊臺, 蒙古鐵騎數次嘗試攻破關河防線,拿下潼關,打破金國的御體系,皆以失敗告終。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蒙古鐵騎一度陷入“渡河不能、入關不可”的困境。

正是因為拿不下潼關,最後蒙古大軍才採取“假道滅金”的戰略。

這次忽必烈,擔任西路軍統帥,來攻擊潼關,等於是來啃這塊蒙古大軍數次都沒能啃下的硬骨頭。

忽必烈起初對擔任西路軍統帥,參與滅金,還是很高興的。

畢竟金國被他爹拖雷打殘,他不希望讓窩闊臺撿便宜,可等他來到潼關下,才感覺到任務的艱鉅。

潼關北臨黃河,南踞山腰,關前關後, 地勢狹窄,縱有雄兵十萬,卻在關前施展不開, 只能一點點添油作戰,進攻一方的兵力優勢,完全發揮不出來。

忽必烈抵達潼關後,便大起砲車,對著關城猛砸,同時派遣士卒強攻,一時間損失慘重。

不過去歲蒙軍強行借道南宋,攻入金國腹地,金國急調兵馬阻擊,從潼關抽走了一部分精兵。

三峰山慘敗後,金軍精銳損失殆盡,金國重新招募軍隊時,為了讓軍隊儘快形成戰力,又從潼關抽走了一批精兵。

此時關城還是那座關城,但是守城計程車卒,卻多了許多新兵。

因此原本固若金湯的潼關,在忽必烈的猛攻下, 卻變得搖搖欲墜。

關城下方,蒙軍大纛旗下,年輕的忽必烈注視著城頭, 他抓住潼關手軍不多的弱點,令屬下各部輪番上陣,發起了車輪戰。

這時蒙軍弓箭手,在砲車的掩護下,衝到關下,前排的盾牌手,高舉盾牌,抵擋城頭射來的箭雨,後面的弓箭手,則彎弓搭箭,把箭矢拋上城頭。

一時間,密集的箭矢如蝗蟲般矢鋪天蓋地落下,壓得城頭上的金軍士兵抬不起頭。

這時,大纛旗下,蒙軍吹響了低沉的號角聲,後面近千蒙軍精銳,便扛著數十架攻城梯,如潮水般地向城頭殺來。

蒙軍衝到關城下,頂著城頭的箭矢,將一架架梯子豎向城牆。

城頭金軍從射擊孔內放箭,一段段滾木,一塊塊石頭從城頭砸下。

城下箭如密雨,滾木礌石如冰雹般落下,最先衝到城下的蒙軍被箭射中,被滾木砸中,頓時骨斷筋折,哀嚎一片。

忽必烈駐立大纛下,身邊部將看著蒙軍損失慘重,見攀爬計程車卒,被弓箭射、石頭砸,讓熱油和金汁一淋,痛苦萬分的紛紛跳下城梯,不禁勸說道:“小王爺,勇士們損失慘重,讓他們撤下來吧!”

忽必烈冷眼看著攻城的隊伍,沉聲道:“不許退,給本王繼續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