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統收拾行裝,也就幾件衣物,一頭騾子。

他離開待了幾個月的宅子,便騎騾看書,向城門而去。

街道上依舊是亂糟糟的,金兵霸佔民宅,洗劫商戶,把睢寧城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

王文統對金國已經徹底失望,這樣的政權毫無翻身的希望,留下來只會跟著陪葬。

這時他騎著騾子,思緒亂飛,南宋那邊他是不打算去,他這樣的北方漢人,去了也是自討沒趣,受氣不說,還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

與其如辛棄疾一樣鬱鬱而終,還不如去北方各地漢人世侯處轉轉,看能否建立從龍之功。

他這種想法,在北方漢人中比較普遍,並不能簡單的定義為不道德。

在南宋與金國議和後,北方的漢人在思想上,就陷入了混亂。

因為南宋與金國議和,就表示著北面的土地和人口,宋朝這邊都不要了,等於承認了金國對北方佔領的合法性,同時也寒了北方百姓的心。

這就讓北方漢人感到自己被拋棄,再加上金國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漢化,又對北方進行多年統治,等到曾經生活在北宋的老一輩漢人入土,現在北方的漢人,已經缺少了對南方漢人的人認同感。

元朝統一後,敏銳的察覺到這一點,他們為了便於統治,又將北方漢人定為漢人,南方漢人則被定為南人,進一步造成漢民族的割裂。

這種情況,直到天降猛男朱元璋出現,才逐漸彌合了南北分歧,重新建立了民族認同。

這也是在金國滅亡後,北方大部分漢人投靠蒙古,而沒有投宋的原因之一。

王文統在山東時,曾與漢族軍閥李全打過交道。

現在李全死了,他的兒子李璮擔任益都行省,身邊缺少人才,寫信來邀王文同過去,便打算去山東轉轉。

這時他來到城門前,正要出城,守門計程車卒看見他,卻迅速上前,把刀一架,“先生留步!”

王文統勒住騾馬,皺起眉頭,他見守門軍士不攔別人,只將他攔下,不禁皺眉道:“為何攔我去路?”

守門軍官走過來,微笑道:“先生,你走運了。宣撫相公看上你,要聘你為幕,讓我們攔住你,不讓你出城!”

王文統眉頭緊鎖,“哪個宣撫相公?”

守門軍官笑道:“先生去了便知。”

王文統見幾名軍士圍過來,看著架勢他不去,就得把他押過去,只能心中不快的扯動韁繩,被士卒簇擁著前往衙門。

此時趙泰已經將縣衙設為自己的臨時行轅,他正一一接見睢寧城內的官吏,向他們全方位瞭解自己的地盤。

忽然,承虎走進來,來到他身旁,附身低語,趙泰抬頭看了他一眼,便微笑對眾人道:“今天就到這裡,諸位先回去,明日我們再談。”

縣裡的縣丞、主簿、縣尉、押司等一眾小吏,連忙起身,紛紛行禮,恭敬的退出大堂。

趙泰隨即站起身來,整了整衣衫,吩咐道:“請進來吧!”

不多時,王文統便被帶進來,護送計程車卒行禮退出,只留下他站在堂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