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參知政事鄭清之(第1/2頁)
章節報錯
史相公不是一般人,掌握大宋朝局二十多年。
在先帝宋寧宗趙擴時期,韓侂冑北伐失敗,金國來索主謀。
當時還只是禮部侍郎的史相公,便與楊皇后等人密謀,槌殺宰相韓侂冑,函其首送金請和。
在這件事後,他很快就升任右丞相,此後掌權宋寧宗一朝十七年。
因為掌權其間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引得寧宗太子趙竑不滿,常對左右言,等他繼位就要流放史彌遠八千里。
史相公早在趙竑身邊安插了細作,在得知趙竑的心思後,史相公大為驚駭,便動了廢立之意。
他從越州求得宗室子弟趙與莒,賜名貴誠,立為沂王,亟力扶植。
嘉定十七年八月,宋寧宗駕崩,史相公矯詔擁立貴誠,改名昀,便是現在的宋理宗。
趙昀乃是史相所立,史相公在理宗朝的權力,自然進一步鞏固,於朝中更加說一不二。
這些年來,史相公把持朝政,將政事堂變成他的一言堂,把與他不對付的官員,一一趕出了朝廷。
因此車伕說得不錯,在宋朝求人辦事,還得找史相公。
不過,趙泰這件事情,卻不能找他,只能去找副相鄭清之。
參知政事鄭清之,能夠留在朝廷,並且出任副相,沒有被史彌遠趕出朝廷,便是因為他也參與了擁立趙昀為帝,同樣有擁立大功。
當然除此之外,他在朝廷從不在明面上,同史相公作對,也是他能進中書省的原因。
因此史彌遠將他視為自己人,朝野也認為他是史黨,所以才能安穩的坐在中書省參知政事的位子上。
他與史彌遠的關係,就如同明之嚴嵩和徐階。
自從他進入中書省就不太管事,各種決定都是以史相馬首是瞻,甚至乾脆請假不來上班。
對此史彌遠自然比較滿意,他也樂得在中書省乾坤獨斷,不過隨著史彌遠年紀變大,身體已經讓他無法承擔中書省的事務,他便開始主動敦促鄭清之來中書省處理政務。
此時在中書省公房內,一名官員將幾份奏疏放在鄭清之案前,“參政,這是今天的奏疏。”
鄭清之抬起頭來,“史相批示沒有?”
“回稟參政,史相公簡單看了下,說沒什麼問題,讓您來處理。”官員回道。
鄭清之道:“那就按著史相的意思辦吧!”
說著他喝了口茶,看向公房內的沙漏,“呦,到點了,本官下班了。”
語畢,摸魚一天的他便稍微收拾,出了中書省,乘坐官轎往家裡趕,彷彿一刻都不願意多待。
此時,趙泰已經來到鄭清之府前,銅錠的大門前一對石獅子耀武揚威,兩名士卒站在門口,路過的老百姓全都繞著走。
趙泰付了車錢,便領著承虎上前,還沒接近就被士卒呵斥,“副相府邸,閒雜人等不得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