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紛亂將起

季秋下旬,空氣中熱氣早已消散一空,西北風帶來的寒意日益增濃,京城大大小小的街道上黃葉四散飄零,更在北風的幫助下於空中亂舞,勁道強勁,拍打在車架上咚咚作響,駕車的車伕不得不減緩馬速,以免雜物拍打到臉上。

隨著皇城宮門被黃禁軍城衛開啟,兩架馬車緩緩進入皇城。

天氣逐漸轉寒,昌晟皇日常處理軍政要務的承宣宮內已經開始置了暖爐,經凜冽的北風吹了一路,吳赫、範褚兩位將軍進入承宣宮後,臉頰頓時泛出一絲紅暈。

“末將吳赫,拜見吾皇”

“末將範褚,拜見吾皇。”

二人跨入承宣宮,在須彌座前十八步停步,行禮道。

“好了,你們幾位都到了,說說吧,四郡所求那幾萬兵卒之事該如何解決。”昌晟皇看著下方三位將軍緩聲說著,這段時間因此事他也是身心力疲,今日召禁軍幾位將軍過來,便是看看有無什麼好的建議。

黃禁軍所正竇建鋒早已在吳、範二人之前到來,三人聞聽昌晟皇這麼說,三人也不知該如何回稟,此事涉及太大了,更涉及他們切身利益,如何說,最簡單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歸還四郡都指那幾萬老卒,可三人更清楚,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說禁軍三部不會歸還,五軍都督府更不會歸還。

羽谷關一戰,神雀傷亡慘重,最後不得不與謌克汗國和談、賠款、和親以瞭解戰事,消弭戰禍,周斌安身為羽谷關都指營營正難辭其咎,可為何到現在為止,無一人彈劾,更無一人提起追責之事。

周斌安一手促成此事,將四郡百戰精銳老卒截留,使得禁軍與五軍都督府同時獲利,這樣不僅為他自己找到利益共同體,更將朝臣的目光轉移,都察院深知羽谷關一戰詳情,責不於將,也就不會站出來。

三人低頭不語,氣氛逐漸凝重,紅禁範褚不得不站出來叫苦:“啟稟吾皇,羽谷關之戰,紅禁兩司入關,最終返回京城不過六千餘,弟兄們所殺之敵,皆為韃子勇士,非生即死啊,就算是受傷僥倖不死也無法繼續留在軍中,不得不卸甲歸田,紅禁守衛京城兵力真就捉襟見肘,但紅禁職守衛京城之責末將豈敢懈怠。”

聞聽範褚此言,昌晟皇也是哭笑不得,笑罵道:“是朕向你問策,你反而在朕面前訴苦。”

昌晟皇放下奏章,朗聲說道:“行了,訴苦的話就不用說了,說點有用的,謌克和談之後,軍機政務一團亂麻。王、荒兩郡欲問責五羊失守一事,不過是希望朝堂給兩郡遭謌克殘害各氏族一個交代,四郡都指在羽谷關內那些老卒,留就留下了,不過找個善後是不是也該由你們做好了。”

察覺到昌晟皇心情不錯,宮內幾位將軍一直緊繃著的神色也放鬆下來,三個人彼此用眼色相互打量著。

黃禁軍所正竇建鋒出言道:“稟吾皇,拋開這幾萬精銳老卒不言,四郡都指所求不過是提升各郡郡兵戰力,神雀承平已久,各郡郡兵戰力低下,自此次羽谷關之戰可見一般,各部匯聚羽谷關,戰損最高便是郡、邑都指兵馬,有此百戰老兵回營,四郡郡兵戰力必煥然一新。”

竇建鋒說完用眼神打量了陷入沉思的昌晟皇,這才又繼續說道:“禁軍四部,驍龍普通軍卒都是先天武者自不必多說。末將統領的黃禁軍,吳將軍所統領的黑禁軍,範將軍所統領的紅禁軍,組成各有不同···”

竇建鋒長篇大論,昌晟皇神色雖略有不耐,不過並未打斷,換個姿態做沉思狀。

“黃禁多由氏族子弟組成,個人武者實力層次不齊,戰力也算可以。”

“黑禁構成最是複雜,都指、邊軍、氏族,導致內部矛盾重重,影響戰力。”

“紅禁兵卒為京邑軍戶,軍頭以上軍職則為各邊關戰攻卓著者所任,以個人修習怕是四軍最低,可整軍戰力反而為四軍之最。”

“此次羽谷關之戰,禁軍四部,紅禁、黑禁、黃禁皆入關參戰,未參戰之前,禁軍四部那個不是趾高氣昂意氣風發,直覺得禁軍乃精銳之師天下無敵,任何敵人不過土雞瓦狗不堪一擊,可結果呢,黃禁、黑禁戰損遠大於紅禁,為何,為經戰事,初一見識殘酷血腥的戰場,無法接受,若非身為禁軍的那一股傲氣支撐著,恐連都指兵馬也不如。”

“紅禁為何戰損遠低於禁軍其他兩部,兵卒同樣都是軍戶,不同之處便在於紅禁部各軍職皆為邊軍出身,不管是軍卒操訓還是指揮應戰遠優於其他兩部,這便是是否經歷過戰事、是否經過戰場廝殺的區別。”

“神雀軍制,禁軍為九卒伍制,若以一老卒為伍頭,便可使得一伍九卒戰力大增,倘若一萬老卒為伍頭,便是九萬精銳之師,而且是戰力驚人的雄武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