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北境繡球

羽谷關僵持不下的戰局,成為神雀朝局動盪的導火索,徐向召大學士為首,連同戶部、布政司眾朝臣,鼓吹宣揚以賠付財貨的方式,達到罷戰休兵的目的;都察院御史及國子監出身的部分朝臣,則是站在夏族大義的立場,主張以鐵血強硬手段回擊,堅決打擊韃子狼子野心。

當然,搖擺不定猶豫不決者有之、埋頭政務不理紛爭者亦有之!

無論朝局如何動盪,暗流如何洶湧,羽谷守軍戰力孱弱、兵力折損嚴重、耗費甚巨,各郡包括京邑都指軍兵怨聲載道,這些都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昌晟皇也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不得不改變既定計劃,尋求解決之道,最終選擇妥協,寄希望於那位從軍多年戰功赫赫的皇叔。

討伐檄文廣為傳頌,夏族遊魂及各氏族積極響應,自恃實力不俗者,約上三五同道知己,北上殺敵,各氏族紛紛慷慨解囊以資守軍,一切看似轟轟烈烈全族憤然,然則於羽谷戰事、神雀大局而言,難以顛覆大局。

因五羊之故,王、荒兩郡對神雀朝堂已然是離心離德,出現陽奉陰違的苗頭,就連京邑在內的其他諸郡,非議看似是針對羽谷關、針對周斌安,實則是逐步掌控神雀朝堂的昌晟皇,那一封封壘摞在龍案上的奏疏,便是無形的刀槍。

羽谷關戰事仿似一把鑰匙,一個潘多拉魔盒,引爆神雀所有隱於暗中的矛盾和紛爭,爭先恐後浮出水面。

軍伍,特別是都指軍系,操訓鬆弛戰力低下,軍戶體系千瘡百孔形同虛設,外強中乾不堪一戰。

地方政務,各州及各州所轄城池為氏族所把持,政令難以貫徹致使民怨沸騰,氏族以姻親勾連穩固爭奪權柄和利益,伴隨著勢力逐步增大,氏族私慾日重,朝堂稅賦大幅縮減,京城對地方的掌控已降至冰點。

遊魂越來越多以致匪患日漸猖獗,遊魂出身國學學子仕途無望。

······

諸般種種,一旦處理不當,神雀將陷入分崩離析的危險境地,乾坤顛倒陰陽逆轉,並非妄言。

昌晟皇宣召郭盛入宮,一番看似由花園引起的閒談,卻又深藏帝王心術,郭盛,兵部尚書,這個同靖王朱狄有著姻親關係的心腹重臣,自然是為昌晟皇排憂解難的不二之選,昔日神雀的國之柱石,憑藉他那無與倫比的威赫,還有那化腐朽為神奇的軍事才能,了結羽谷戰事,解神雀燃眉之急。

馬車緩緩行駛在街道上,距離靖王府越來越近,而馬車內的郭盛依舊同那熱鍋上的螞蟻,進退不得無從決斷,因為他清楚,身後十丈那輛簡陋的馬車,是自他出宮後便一直緊緊跟隨,毫不掩飾身上那套皇侍獨有的服飾。

郭盛深陷困頓,徐向召徐大學士在郭府同樣急得團團轉,不斷催促府中管家,詢問郭盛回府時間,因為胡峰安然返京,以賠付財貨達到罷戰休兵的目的,得到最終驗證,只是謌克領軍王爺所附帶的硬性要求,讓他措手不及,竟是要求皇族同謌克大汗結為姻親,彰顯神雀的誠意和兩族之友好。

事關重大,徐向召在聽過胡峰詳細稟報後便火急火燎來到郭府,誰料對方竟未在府中,也只能在廳內乾等著,讓時間不斷滋養他心中的欣喜和焦慮。

“去,持本官名帖,請中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三府左、右都督到靖王府,定要轉告列位將軍,這是吾皇的意思。”

就在最後一個岔路口,郭盛終於作出決定,或者說思慮周全,狐假虎威,以出人預料略顯怪異誇張的行事手法,避免惹火燒身,且順利完成昌晟皇的囑託。

郭盛馬車行過岔路口,確認馬車行進方向正是靖王府,緊隨後方的皇侍便有一人轉身離去,郭盛也開始吩咐車伕圍繞著靖王府兜圈子。

半個時辰,當郭盛馬車停在靖王府前,中軍右都督孫鑫睿、左軍左都督付騰釗、右軍左都督李仕子三位都督已在府前等候,郭盛不待馬車停穩,閃身走出馬車,已是滿臉堆笑,快步上前見禮道:“見過三位都督,勞煩諸位將軍了!”

“見過郭大人!”

“見過郭大人!”

“見過郭大人!”

五軍都督府,以中軍為首,其他四軍看似不分主次,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還是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輕重之分,相對而言,依次為前、左和右、後,因此三位都督的站位也很是微妙,左軍都督府付騰釗、右軍左都督李仕子不著痕跡的向後退半步,這樣,中軍右都督孫鑫睿便是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