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槍與戟(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遠在陳柏的惋惜聲中,獨自離開了雁門關。
一路緩行,好幾日才回到正在開墾的塢堡,意外的得知楊英尚未回來。
張遠放心不下師父,顧不上疲勞,馬不停蹄的出去尋找。
行約十餘里,遠遠的看到數百人,扶老攜幼而來。
張遠催馬上前,卻在人群后面見到正在催促牧奴的師父。
張遠喜出望外,一掃這幾日的鬱悶,跟個孩子似的跑到師父身邊,幫著一起驅趕牲畜。
“別越幫越忙了,安生點吧。你小子乘老夫不注意,獨自跑去引開鮮卑大軍,膽子夠肥的,敢不聽師父的話了。”楊英見愛徒無事,也是欣喜異常,想想這幾天擔驚受怕的,又忍不住板著臉訓斥起來。
“哪有,我又不會放牧,怕把牛羊趕散了,想著師父本事大,這才找了點輕鬆事做,徒兒膽子比老鼠大不了多少,怎敢不聽師父的話。”
“哈,挑釁幾萬大軍是輕鬆事?你小子狂的沒邊了,倒要聽聽你怎麼個輕鬆法,快給老夫一一道來。”
“那徒兒說了,話說那日張遠乘天黑之際,單槍匹……兩馬衝下馬去,在蠻夷大軍前打了個照面,拔馬便走,……。”
張遠把別後情形說了一遍,只是說到阻止陳柏殺俘,然後被陳柏說往村莊觀看之時,情緒明顯低落,越說越小聲,竟至住口不言。
楊英初時聽他說的眉飛色舞,還不時訓斥兩句。待後面見他一臉哀傷,知道這小子看到了戰爭的殘酷,一時接受不了。
“小子,老夫不問也知道你看到了什麼。世上比這慘的多了去,這就是打戰,人命如同草芥的戰爭,你要是受不了,不如躲在絕谷裡一輩子不出來。”
“道理徒兒也知道,只是看到被劈成兩段的嬰兒,扔到火裡燒死的老人,還有被開膛破肚的少女,被石碾子活活碾死肉醬的小孩,還有……。徒兒心裡堵的慌,都是爹生娘養的人,怎麼會幹得出這麼狠毒的事?徒兒真的知道這種慘事很多,可親眼見了,徒兒……徒兒還是接受不了……”
“那你打算怎麼辦?一直消沉下去?”
“不,絕不,徒兒再怎麼消沉,這些慘事還是會不斷髮生。徒兒要盡一切力量,去阻止這一切,既使粉身碎骨,既使萬劫不復,徒兒也不後悔。”
“好,這才是我楊英的徒弟,天下早已民不聊生,豈獨這幷州邊垂。若你只是想獨善其身,那便枉費了老夫教你的一身本事。”
“嗯,徒兒好多了。師父,說說您這一路上的事吧,我還以為您早回來了呢?”
“其實沒什麼好說的,你小子引開大軍之後……”
楊英一路行來,倒也沒有再發生危險,只是不放心張遠,多方打聽尋找,都沒有任何音信。
直到鮮卑軍失敗的訊息傳來,楊英判斷是張遠報訊起了作用,便到廣武縣尋找,幸遇宋憲、候成回軍,告知張遠已經離開,這才放下心來。
“小子,前面的難民便是廣武縣遭戰亂的百姓,約有四百餘人,老夫把他們交給你了,怎麼養活是你的事。”
“您老拐回來的人,怎麼好撒手不管?這不是坑徒弟麼。”
“嘿嘿,老夫自己都吃野菜過日子,要養活這麼多人,你覺得行嗎?”
“對師父來說小事一樁,一天打兩隻老虎來,虎肉作羮,虎皮換糧,還能有不少盈餘。”
“竟敢涮師父,是不是這久沒揍你,病貓長上虎膽了。”
“徒兒正想把長槍換成戟,請師父指點一番。”
“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長槍用著不順手嗎?”楊英有點意外,驚訝的問道。
“嗯,徒兒和鮮卑人交戰時,總覺的一些招數用出,要是槍頭有個月牙刃,順勢劈砍威力更大。”張遠點頭應道。
“這事回去咱們師徒琢磨琢磨。你去前面領著難民行走,雖然快到家了,沒有領路的,只怕他們會走到馬邑縣城去。”
“遵命,徒兒告退,師父想辦法打個十隻八隻老虎,有大象也行,先撐幾天再說。”
“滾”
———————————————————
一番激烈的交手之後,張遠和楊英師徒二人把馬拴好,席地而坐,楊英照例談起了交手中的得失,這已經是回到塢中的第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