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隊的選手席上一片啞然。

對於這一戰的結果,他們確實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是,再有心理準備,到結果塵埃落定,理查德·湯因比敗退下來的時候,難受總還是免不了的。

他們沒能創造奇蹟。

他們沒能……等待到奇蹟。

狂劍士伊麗莎白?雷文低低垂著頭,一頭燦爛的金髮,彷彿完全失去了顏色。魔道學者莉莉安娜?萊斯特,那位百合花小姐張揚的紅髮,同樣打著卷兒披落在肩頭,再也燃燒不起來。

至於剛剛下場的召喚師理查德·湯因比,非裔小夥子頭頂那一圈支稜著的髒辮,那當然是有氣無力地塌著,上場時候的精神氣兒,半點兒看不見了。

到最後,還是美國隊的隊長威廉瓊斯,起身迎接,慎重地按了一下隊友的肩膀:

“不是你的責任。是我先沒打好。——走吧!”

選手們應聲起立,跟在隊長後面,撤回選手休息室。他們,要趁著擂臺賽和團隊賽之間,難得的休息時間,儘快整理心情,最後確認一遍戰術安排,放下包袱,再次出發——

身後,歌聲漸起。

比起選手,美國觀眾們更難接受擂臺賽的結果。怎麼就輸了呢?怎麼就輸了呢?明明大美利堅戰無不勝,明明從小組賽第一場到前兩天的總決賽第一場,都是一路碾壓過來……

這一場還是美國隊的主場!在主場地圖上,怎麼可以輸成這個樣子?!

要憤怒!要宣洩!要催促!

要告訴那些場上選手們,好好兒打,加油打!

賽場邊上,為啦啦隊姑娘們配樂的樂隊隊員們一個眼色,打擊樂手抄起鼓槌,重重敲下:

嘭嘭啪!嘭嘭啪!嘭嘭啪!嘭嘭啪!

看臺上猛然一靜。觀眾們反射性地轉過視線,側耳傾聽著熟悉的、富有衝擊力的節奏,已經有不少人跟著拍打起了手掌。八個小節的強烈節奏過後,樂隊歌手一甩身上的鉚釘上衣,衝著看臺亮開了嗓子:

“buddy you're a boy &nake a big noise

playing in the streets nna be a big &nan &neday”

流暢的、帶點粗野的歌聲迴盪在賽場上。一群牛高馬大的外國佬跟著節奏搖晃著身體,打著拍子,不少人翕動嘴唇,輕輕跟唱。樂手的歌聲也越來越是高亢:

“you t &nud on your face

you big disgrace

kicking your can all tace”

歌唱的聲音甚至傳到了對面。別說中國觀眾,一群職業選手都在面面相覷,互相打聽:

“他們在唱什麼?”

“調子好熟……”

“真的,好耳熟? 就是想不起來……”

關鍵時刻還是江波濤和許斌給力。這兩位榮耀圈裡的足球大佬側耳聽了聽? 不約而同地轉向周邊隊友,給出了正確答案:

“《rock you》嘛……外國人老唱的了? 碰到各種足球賽橄欖球賽他們就喜歡唱……12年倫敦奧運會閉幕式他們就唱這個的……”

“啥?”

“啥?”

很有幾個人沒能聽清。不過也用不著誰再重複了? 對面看臺上,洶湧澎湃的歌聲? 已經一浪一浪拍打了過來:

“we will——we will——rock you!(嘭嘭啪!)

we will——we will——rock you!(嘭嘭啪!)”

不是一個人,不是一支樂隊? 唱到高潮的時候? 半個賽場,所有的外國佬們都加入了進來,整齊地拍手,跺腳? 一邊搖晃身體? 一邊跟著旋律高唱:

“we will——we will——rock you!(嘭嘭啪!)”

歌聲越來越響,越來越高,幾乎拍到了臉上。來觀戰的中國選手們不舒服地扭動著身體,座位靠近邊緣的幾個,已經聽見了走道對面? 一句比一句大聲的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