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職業聯盟開展至今,已經到了第八個年頭。

最高等級上升、新技能開放、裝備更新,角色早已今非昔比。

戰隊進出、選手更替、主席從金成義變為了馮憲君,職業圈裡的老面孔也寥寥無幾。

而唯一還保持著第一賽季原樣的,或許就只有聯賽的賽制了。

個人賽、擂臺賽、團隊賽。從一對一到三對三再到五對五,這個模式的聯賽,已經維持了好多年。

穩定的賽制,好處就在於各個戰隊可以沉下心思研究戰術,在分數佔大頭的團隊賽裡,創造出無數多姿多彩的打法套路。而壞處,則在於實力不足的戰隊,會選擇性的放棄個人賽或擂臺賽,導致比賽的前半段觀賞性下降。

近些年來,一直有人在倡議要更改賽制,而且這種呼聲已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然而到底是拿個人賽、擂臺賽開刀,將其合併為一,還是效仿國外榮耀聯賽,把團隊賽改為六人制替補直接上場,至今還未有定論。

不過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聯盟官方就算有意變動,那也不會直接用頂級聯賽來改革,最大的可能性還是找一塊試驗田,先看看成效,然後再決定是否施行。

賽事的穩定有利於戰術的發揮,在這片成熟的土壤上,已經誕生出了四位戰術大師,各以其獨到的風格,在聯盟之中颳起血雨腥風。

特別是近兩年,戰術師的作用越來越為各個戰隊所重視,地位逐漸上升,在人氣上或者還不算火爆,但身價都一個個超越同檔次選手一籌。最頂尖的四大戰術大師,已經堪比五聖——葉秋除外。

戰術大師就好比是團隊賽裡的核武器。難道沒有戰術大師的戰隊,遇到有他們的戰隊,就會輕易輸掉嗎?答案當然不會是這樣。

聯賽排名從上往下來看。輪迴、微草、煙雨、虛空、呼嘯,一個個都排在了雷霆和嘉世的前面。

這些成績不錯,而沒有戰術大師的戰隊,其實都有自己的一兩套成型的、獨特的戰術打法。唯一的不足,也就是實戰中的臨場變化,不及戰術大師指揮得靈動罷了。

呼嘯今天的團隊賽戰術,雖然很多地方還表現出他們一貫的猥瑣,但實際上在有心人眼裡,是突破窠臼,另立核心,在嘗試一種新的戰術打法。

新生的事物總不可能一開始就十全十美,而通常會帶有一些缺陷。

在虛空隊長李軒眼裡,儘管現在呼嘯五人滿員,不過他們的陣容,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陷。

初代大神呂良曾有句話,叫做遠端再厲害也打不死人。意思就是以遠端為主的陣容,會被近戰陣容所剋制。

這句話並不是沒有道理,大資料下,勝率就說明了一切。時至如今,只有在挑戰賽裡,有時還能見到早已被職業圈淘汰的五遠端陣容,只是這樣的戰隊,無一例外走不到決賽。

呼嘯在場的這五個角色,看起來是兩近兩遠一治療,非常標準的均衡陣容。

可實際上,魔道學者的近戰能力並不算強,更多是忽遠忽近的遊擊。

而林振河的騎士,定位與對面的守護天使頗有些類似,相當於半個治療,有防禦,但沒有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