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謹記,老師,翰林院……”楊墨打算勸說周半山重新執掌翰林院。

當年周半山辭官之後,管理翰林院的重擔便落在了楊墨肩上,這些年楊墨如履薄冰,卻仍沒有將這件事幹好。

“聊因筆墨之成文章,故籍翰林以為主人,既然都是讀書人,那就應該教化鄉民。”周半山淡然道。

教化鄉民?楊墨琢磨著老師這話的意思,許久之後回道,“弟子明白。”

周半山低頭繼續算賬,不再言語。

隔日,翰林院首楊墨啟奏神隱皇帝,將翰林學士外放為官,神隱皇帝欣然應允。

一時朝野震動,翰林院是天下學子的心中聖地。

在楊墨主持下,翰林院學子近些年少有參政,潛心修學,讀聖賢書。

忽然一改常態,讓朝堂諸公猜測不已。

“楊墨怕是失心瘋了。”

“聽說昨日翰林學士與鄉野商賈比鬥文法,結果還給輸了。”

“那夥學子說什麼商賈口吐聖人之言,輸得心服口服。”

“誰知道呢,指不準是託詞而已,輸給商賈丟人!”

“我記得陛下原本要追究的,但楊墨上書,懇請陛下既往不咎,並答應翰林世子外放,這才揭過此事。”

“翰林學士們外放,幾年後歸來,怕朝堂又是一番動盪。”

神隱皇帝終年不上朝,朝堂以內閣柳黨、戶部惠三省等組成的清流、司禮監閹黨三股勢力合謀共治。

神隱皇帝不下場的情況下,三方勢力均衡,保持著朝堂微妙的平衡。

若是幾年後以楊墨為首的翰林學士一派歸來,朝堂定然會重新洗牌。

因而,在神隱皇帝下旨將翰林學子外放後,不少大臣踏破了翰林院的門檻,試圖提前籠絡。

…………

四海酒樓。

來福對朱厭說道,“東家,周老先生這幾日面色紅潤,難道老傢伙來第二春了?”

噗——

朱厭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神他麼第二春,那是儒聖勘破心中桎梏,思想境界昇華好嗎?

“周老有所悟,你小子懂什麼。”朱厭輕聲訓斥。

“對了,這幾日找一個管賬的先生。”

來福抬頭問道,“怎麼,老周要走?”

“嗯,半月內定然成行,只是不知道周老要去何處。”朱厭坦然道。

聖人張載的橫渠四句點破了周半山心結,朱厭就知道他會離開。

這小小酒樓可容不下儒聖這尊真神。

“真要走?您待他不薄,他都一把歲數了,能去哪兒?”來福不解道。

他雖看不慣周半山經常搶他酒喝,但心底還是很喜歡這老頭的。

忽然聽說周半山要走,來福總感覺心裡空蕩蕩的。

“怎麼捨不得周老離開?”朱厭問道。

“有點,不過這老傢伙性子倔,他若真是要走,咱們攔不住他。”來福無奈道。

“這幾日準備下,周老怎麼說也是酒樓的人。”朱厭說道。

來福點了點頭,不知道心裡在想什麼。

“還有派人去玉山礦場看看,侯勇在搞什麼鬼,這都四天了,什麼訊息都沒傳過來。”朱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