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章:宋大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遼王朝,新進大學士宋野星的家中現在可謂依舊是熱鬧非凡了。這位不知從何處而來的年輕後生,在初次入青竹閣的第一天便展現出來匪夷所思的一面,面對其他大學士,當代大儒的無端刁難,這位宋大人,皆是應答自如。
在其他大夫皆以失敗告終後,青竹閣中兩位閣老之一的沈大儒,親自下臺,讓宋野星在十日內整理出各地賦稅條理的不妥之處。
這原本的賦稅條理,那可是從瓊枝閣中討論得出的,如果說青竹閣中大學士那便是大遼讀書人的目標的話,那瓊枝閣則可謂是他們連想都不敢去想的了,瓊枝閣一共八位閣老,那可以稱得上是大遼百官之首的存在,其中不乏遼王歐陽雄的太師,太傅和太保。
而這沈大儒這一下馬威可謂是用心叵測了,如果拿不出意見來那自然是殺了宋野星的地位,從今以後便也與普通學士並無多大區別。
但如果宋野星真就強行給出意見來,先不說這意見好壞與否,敢公然指出瓊枝閣剛頒發的昭陵不當,無疑會惹到那幾位閣老的不滿。因為宋野星的年齡在那擺著。這足以是個無解之局。
可接下去發生的事情,讓整個大遼的官場都感到匪夷所思。
宋野心沒有回決掉沈大儒交代的任務,他在欣然接受,之後便馬不停蹄的前往了瓊脂閣,各位閣老的家中去拜訪,以學生姿態自居,各位閣老並不是日常處理朝中事物便已經是忙得焦頭爛額,自然在聽到是個青竹閣的學士來拜訪時,絲毫不會加以重視。其中不乏像遼王太傅與遼王太保這般,性子比較耿直之人,直接便讓宋野星打道回府。
可這位宋大人並不會因為如此便氣餒,相反他早已經預想到會有這種事情的發生。無人知道這位宋大人用了各種手段,在第一日拜訪之後,真就是打到回府去了。
但第二日便有一份份信件送往了對應的閣老家中,而那幾個前日還閉門不見的朝廷重臣們,竟是帶禮上門去拜訪宋野星了。
而當沈大儒聽到這個訊息之時,宋野星的提議草案,也來到了這位大儒面前。與此同時,在遼王府內,歐陽雄的面前,也有一份由瓊枝閣所遞交的整改文書。而這文書中便是特意標明瞭這意見大部分便是由宋野星所提出的。
文書前後數萬字,精確到大遼每個府衙。這工作量讓歐陽雄大為感慨,而這距離沈大儒給出的十日時間還剩下十二個時辰。
這堪稱精細的修改意見,沒人能相信是一個剛入官場的後輩所能提出的。而沒有人知道的是,在獻畫之前,宋野星便已經是早就把自己當做那大遼的首輔來看了,為了找出自己家族被害的真相,他需要整個大遼的力量,他需要讓遼國歐陽家看到自己的作用。
沒有人知道他那過去的十餘年是如何過來的,整個大遼在他眼裡瞭解得已經是再清楚無比,比整個歐陽家都要清楚這片國家。
也因為此事,宋野星的才華真正意義是讓歐陽雄得止不住誇讚起來。
得到遼王重用之後,宋野星靠著自己這麼多年的汗水所早就的長梯一路那是平步青雲,在整個青竹閣中地位比肩兩位閣老。更有隱隱做穩青竹閣頭位的趨勢。
現如今歐陽雄也絲毫不忌諱讓宋野星去展示自己的才華了,但歐陽雄絲毫沒有去提起宋野星整個家族之事,兩人便是如此的心照不宣。
因為這個恩情歐陽雄要讓歐陽文欽來給。而歐陽雄要做的是讓這個宋野星早日能完全得獨當一面,歐陽文欽需要屬於自己的願意為他而死文臣武將。
這道理這為大梁曾經的第一大才子怎麼會不懂呢,所以他壓根不去多問,只是會經常性地前往那瓊枝閣中,因為那裡有著大遼暗碟所傳回來的各種密保,除了特別隱秘的只能由歐陽雄過目外,其餘都會出現在這裡。而歐陽雄也會刻意派人去找尋知道那件滅門慘案的相關人員。特意放於頂部。而這數月來,也只找尋到不足十位與之相關的人。而這些人的話語模稜兩可,只透露出了那個早就已經呼之欲出的目標——賀親王,趙樹。
歐陽雄給宋野星指出了唯一的明路,整個大梁內,能與賀親王趙樹叫板的,而且能幫宋野星去叫板的,只有大遼。
這位執掌了整個大遼王朝,軍隊擴建之勢可謂是權勢滔天的新一代權貴。住的房子卻不算寬敞,甚至可以說的上簡陋,因為他甚至沒有平常大夫家的園子來的大。只是一間再樸實無華不過的城內小屋子,如果不是看見往來的豪華馬車,和從車上下來的錦衣華服的官姥爺們,周圍的鄰居壓根不會去可以關注居住在這裡的宋野星。
這裡不單單是宋野星的家,是宋野星和晴婷共同的家。在提交那份賦稅的更改建議後,歐陽雄便召見過宋野星了,問到宋野星想要何獎賞之時,宋野星迴答得特別乾脆,求歐陽雄賜婚,娶晴婷為妻。
無數人勸過宋野星搬到個更大更寬敞的宅子裡去住。可宋野星卻一直是搖頭拒絕的,嘴上說著愛於清貧的日子,可這位已是快有三十歲的男人怎麼會不去動心呢。但這個小屋是晴婷的家,也是讓他感到溫暖的地方,晴婷不想離開,那他也便不會想著拋棄這個家。
因為他的命可能都算得上是晴婷給他的,那日,朦朦朧朧中那個揹著他一路,即使再累也咬牙硬撐的身影他不會忘記的。
即使這個叫做晴婷的女子在她自己都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成為了歐陽雄栓住他宋野星的一條韁繩,但宋野星願意被這麼“栓”住。
歐陽雄平日裡便是如此一副殺伐果斷的梟雄之姿,而他的馭人之術更是稱得上無人能匹敵,這也便是整個大遼不可能會出現像賀國那般,外戚干政的場景。遼國只屬於歐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