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我特麼?(第2/3頁)
章節報錯
前世作為兵王,朱由校忍不了。
今生作為帝王,朱由校更忍不了!
一把抄起自己身邊放著的長槍,輕輕摘掉了長槍上的槍囊。
“烏蘭哈,點一百人,為朕掠陣。”
“朕,要打三百個!”
因為知道了來人都是騎兵,而且看起來是打算乘著夜色衝一波就跑的那種,所以朱由校倒也不擔心自己成了箭靶子。
“他孃的,想學甘寧百騎劫曹營,也不看看朕是不是那以為吳人只敢試探一次的曹孟德!”
“狗建奴,讀書只讀皮毛,不求完解,合該被朕拿來立威!”
朱由校心中起床氣火冒三丈,然而烏蘭哈又怎麼敢違背朱由校的意願。
就在朱由校翻身上馬之時,整個紮好的營寨當中,無數人都星星散散的跨上了自己的戰馬。
瞥了一眼後方,朱由校朗聲笑道:“眾將士且休息著,看朕殺敵!”
這些蒙古兵,是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他們擁有軍魂,也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他們擁有對大明的信仰的。
甚至就連此時的遼東,朱由校都很清楚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賦予遼東大軍所謂的軍魂。
遼東大軍一直缺乏的,就是不知為何而戰。
畢竟這個時代,國家的這個概念,還是相對比較薄弱。
像是京師內地倒也就罷了,畢竟那麼多年的薰陶下來,或多或少都有著認為自己是明人,高人一等的心態。
可是像是邊關,卻是另一幅樣子。
誰強,就跟著誰。
誰對老百姓好,那就跟著誰。
從趙宋開始,就一直是這樣。
甚至到了蒙元時期,就一個漢人,都被蒙古人劃分出了等級階梯。
為國而戰?為家而戰?國是大家,家是小家?
這樣的話語,在這個時候拿出來喊喊當口號沒問題,但是真的認為這些口號就能夠讓士卒百姓為之拋頭顱灑熱血,那就是傻子了。
也就是遼東的建奴殘忍,動輒屠城,時不時還吃人。
所以才勉強讓遼東百姓同仇敵愾。
看看宣府大同,那些地方多少百姓都已經被蒙古人同化了,成為了蒙古人的一員?
華夏是一個包容的國度,同樣的,曾經入主過中原的蒙古人,也學到了幾分包容。
建奴雖然說口頭上對大明百姓和官員多有招攬,但是實際上那些被招攬過去的,壓根就融入不了建奴的階級圈子。
所以朱由校選擇了最為簡單粗暴的方式。
在大明的治下,像是山海關,像是寧遠城,在那些飽經大明兵戶制度迫害計程車兵們面前,朱由校以利為主,以家國情懷為輔,號召他們一戰。
在蒙古草原,落後迷信,而且崇尚勇武的這些遊騎們眼中,朱由校以信仰為主,以自己的武勇為輔,讓他們成為自己的擁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