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了朱由校最為忠實的信徒。

只要朱由校一聲令下,他們甚至敢於騎著戰馬攻城。

如果他們沒有這一份勇氣的話,他們也不會在這一次回了望海臺之後,依舊選擇跟著天啟帝出征。

烏蘭哈看著列隊在自己面前,整整齊齊的蒙古騎兵,心裡嘆息了起來。

跟著天啟帝打仗爽快是爽快了,可就是有點廢手下。

自己這一次的任務,天啟帝說的倒是挺簡單的。

可是實際上的實操,就困難起來了。

環環相扣,一環都不能出問題。

從一開始,皇太極率領的女真大部經過團山山道之時,大明的伏兵不能有任何激起女真反應的多餘舉動,避免女真斥候發現情況。

等女真前軍主力透過山口之後,大明騎兵再暴起湧出,以馬尾掃樹的計策,誘使女真人以為中伏,從而前後軍脫節。

建奴兩軍脫節之後,天啟帝需要帶著騎兵,在女真人調頭回軍,穩定軍心的時間裡,將女真力攪亂,逼迫的女真人只能在山口和明軍決戰。

而後本就只有五千餘人的明軍甚至還需要分出人馬來跟自己一同繞到這些女真人的後方去,在女真焦頭爛額之時猛然衝出,臨陣乘著混亂實施攻心計。

有一說一,烏蘭哈倒是不覺得天啟帝這般縝密的算計有什麼問題。

畢竟一條條一框框,都被天啟帝算在了其中。

加上此前無數次的大戰,都證明了天啟帝的用兵之能和算計之深,都可以佐證天啟帝的算無遺策。

可是烏蘭哈卻有些懷疑,這五千魚龍混雜的明軍,能不能完全的執行天啟帝的命令。

將這一次的戰鬥,完全掌握在天啟帝的節奏當中。

就比如說烏蘭哈自己都在擔心自己會不會出么蛾子,畢竟,團山之後不遠就是義州衛。

而女真在義州衛,可是佈置了重兵的。

拍了拍自己的面頰,烏蘭哈看向前方的蒙古騎兵們朗聲呼喊道:“來五百個嗓門大的!騰格里需要你們和本將軍一同去感召迷茫的長生天之民!”

以神權將這些戰士化身成為了悍不畏死之軍,這就是烏蘭哈治理這些蒙古騎兵的方式。

天啟帝要打仗的時候,烏蘭哈就說為長生天戰死是榮耀,死後會成為光榮的神國一員,會蔭庇他們的後代。

行軍之時,烏蘭哈就用他從朱由校那裡弄到的那些知識去給這些蒙古人洗腦。

加上朱由校本就對這些蒙古人從沒有看輕以及短缺了他們的衣食。

導致這些人,在聽到了烏蘭哈的召喚之後二話不說,就人人奮勇的衝了出來。

“我來!”

在天啟帝的麾下,為天啟帝赴死,都需要爭搶名額。

這是無數望海臺裡的遼民們不論如何都想不明白的。

這些大頭兵,難道都不在乎自己小命的嗎?

他們明明是蒙古人,為何要對一個漢人這般死心塌地。

又為何,願意為了一個漢人去衝鋒陷陣甘願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