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朕不回去!(第2/3頁)
章節報錯
一旦自己指揮出了問題,一旦自己的不敗金身破了,哪怕只是一點紕漏。
大明的戰士們會不會崩塌?
朱由校可不願意去賭這些人性。
畢竟在渾河之戰中奠定了明軍慘敗的人,恰好是一開始不願意為建奴手中刀,將炮口面對自己袍澤的明軍降卒。
他們開炮的原因只有一個。
李永芳加錢加夠了!
而將主戰場的指揮權交給這些在本時代本該光芒萬丈的名將們,就是朱由校的選擇。
畢竟說到底,曹文詔也好,黃得功也好,甚至是自己面前的袁崇煥,他們都有著冷兵器時代戰爭的經驗。
戰術方面,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他們缺的只是大局觀和戰略觀,偏偏大局觀和戰略觀,自己這個皇帝有。
不僅僅有,自己這個皇帝的身份能夠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來讓他們依照自己的意思,依照自己的藍圖去行事。
甚至萬一這些傢伙出了紕漏,自己這個皇帝還能跳出來力挽狂瀾!
怒刷一波聲望!
不願意隨便去指揮一場大規模的冷兵器時代戰役歸不願意,可是這只是建立在朱由校對於未知事物的擔憂而已。
真的要打起來,朱由校認為自己全程關注之下出現的戰役,自己還是有能力兜底的。
更何況身為天子,朱由校很清楚自己沒法子天天帶兵打仗,即便是漢武帝那樣一言可定天下事的高度集權君王,也只能培養霍去病,將霍去病當成最完美的自己,送上戰場。
朱由校這個大明天子,又怎能在獲得帝位之後,還親自領軍殺敵呢?
雖然說大明朝太祖,成祖,甚至是明宣宗,明武宗都有過成為皇帝之後親征巡邊的經歷,可是朱由校明白一個事兒。
太祖成祖他們御駕親征打的都是國運之戰,就比如朱元璋跟蒙古人死磕,朱棣也同樣是暴揍蒙古把蒙古從帝國打回部落。
可是看看安南之戰等戰役,朱棣打了嗎?
沒有!
因為沒那個必要!
天下事物輕重緩急還是需要拿捏住的。
能夠培養出來人才,同樣是本事,更何況朱由校是個開了掛的人,他知道原本歷史上哪些人是有大才能夠發光發亮的。
雖然說史筆如刀,其中掩埋了無數的真相,更是埋沒了無數的英才。
但是至少這一份名單提供了,比摸著石頭過河還是要強些。
哪怕是依舊需要朱由校這個皇帝去接觸,去了解,可是至少有了明確的目的比起盲目的瞎找要強得多。
大明,終歸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