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庫存多少?(第1/2頁)
章節報錯
有一說一,放下了所謂仁慈,放下了所謂仁義,反而開始開動自己腦瓜子去尋思戰法,尋思戰術,尋思用什麼樣的武器和軍器能夠起到最大的殺傷的袁崇煥,值得朱由校去高看一眼。
有了袁崇煥的提醒,朱由校也反應了過來。
自己沒有太大的必要非要追求降維打擊。
此時的火器是大明領先於建奴最大的地方。
即便是有著李永芳那個叛徒帶去了不少的大明炮兵,可是大明的工匠,此時的建奴挖走的還是少。
雖然朱由校重金懸賞,但是沒有穩定下來的大明註定了精工細作產出的裝備不足以大規模裝備全軍。
自己此前一直尋思著折騰出來至少一戰初期的裝備這個路子沒錯,但還是狹隘了一點。
大明的火器匠人有個優點,就是能山寨也敢創新。
就拿這紅衣大炮來說,雖然初期的紅衣大炮都是擱佛郎機人手裡買的,可是後來大明本國工匠仿製的那些,是不能用嗎?
並不!
甚至威力層面,還有加強。
只是安全性不如原版,精度也不如原版罷了。
加上原本歷史上手握火器的大明被起義軍和建奴反覆暴揍,更是讓朱由校忽略了原本在華夏大地上被玩出花的火器。
想了想,朱由校毫無心理壓力的將這口鍋扣在了原本該出現的帶清頭上。
韃清誤國!
八里橋之戰誤導了多少人?
讓多少人覺得,初期的熱武器就足以對冷兵器時代的巔峰造成碾壓式的降維打擊?
要知道,騎兵這玩意徹底退出戰場得到二戰時期!
甚至於在華夏大地上的抗爭當中,小日子過的不錯的人可是將騎兵儲存到了他們戰敗之時!
八里橋之戰仔細一扒拉,都能發現滿滿的都是漏洞。
三萬人對七八千人,號稱抱著決死意志的三萬人,死了一千餘人,而敵方只死了可笑的五人,傷的也只是可笑的四十幾人。
而在所謂的戰報當中,可是號稱騎兵在英法聯軍的陣地裡反覆衝鋒,最近的甚至殺到了聯軍的指揮部邊上!
朱由校甚至曾經想過,韃清手中的火器,怕不是裝樣子的。
根據俄國大使的回憶,那一場戰鬥中,韃清騎兵可是有著三萬人!
三萬騎兵衝擊幾千人的陣地,但凡他們真的是做好了死的準備,也不可能在衝到了人臉上的時候還無法造成有效殺傷!
咋?
洋大人刀槍不入?
義和團以及太平天國有話說!
兵器裝備碾壓?
騎兵衝到了布甲火槍兵臉上了,這怎麼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