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這一戰,勝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凱,一個寧遠城什長,在副參遊統朱雲龍的麾下,已然有了十年。
這十年,從廣寧,到錦州,再到如今的寧遠,借用趙凱自己平日裡自嘲的一句話來說,那就是他是從死人堆裡活下來的。
倒也不是趙凱沒有那個資歷去上升,但是趙凱覺得,自己不過就是運氣好,在一次次的潰敗當中活了下來,根本沒有那麼個能力去帶領大家。
加上又不願意去和那些遼東的將校們同流合汙,所以直到如今,趙凱依舊還是一個小小的什長。
這一日對於趙凱而言,本來該是尋尋常常的一天,至少在秦良玉大軍出現之前,是和往常一樣的平靜安寧。
可當秦良玉大軍來臨之後,城中就瀰漫起了一種躁動。
按理來說,即便是這一戰看起來大明的勝算頗大,即便是自打天子親征之後寧遠城計程車氣大勝,可是這一切對於像是趙凱一樣,只為了苟活下去的小人物而言,並沒有什麼意義。
畢竟甭管是在大明治下,還是在建奴治下,像是他這樣的基層底層,只要能夠活下去就已經是一件極為艱難的事情了。
至於袁兵備頒佈的天啟帝改良後那所謂的軍功爵制,只要殺敵,人人可封官,人人可得爵。
這件事在身為老油子的趙凱眼中,簡直就是扯淡。
如果上邊的法令能夠完全的履行,那麼這世界上哪能有那麼多的不公平?
就像是遼東一般,如果不投靠像是祖家之類的大家族,哪怕是立了戰功,十有八九也會被高門貴族以及那些武勳世家給搶走大部分。
所以即便是有著不少看起來不錯的上官存在,遼東的尋常士卒想要上位,也是難之又難。
所以從一開始,趙凱就對這個所謂的軍功爵制不抱信心。
這一次之所以趙凱選擇留在了寧遠城內,並不是什麼他想要和建奴血戰到底。
而是因為對於趙凱而言,他已經在關外生活了好幾代人了,關外對他而言,就是他的家。
這一退,退入關內,他不覺得他還有什麼機會能夠落葉歸根。
所以在寧遠城裡待著,趙凱是做好了死在這裡的準備的。
最後一戰罷了。
逃累了。
這就是趙凱的內心想法。
至於能不能贏,已經不是趙凱的考慮範疇了。
可當袁崇煥這個寧遠兵備親自登上城樓擂鼓,可當整個寧遠城都凝結成了一股繩,全民都好戰之心湧起之後。
趙凱覺得,自己的心中,似乎真的有一點什麼東西,醒轉過來了。
“三通鼓畢!全軍出擊!”
聽著傳令兵們一個個山呼傳遍全城的咆哮,趙凱兩眼一眯,拿著手中的腰刀,跟隨著最近的幾個明軍戰士,同著人流衝出了他所在的東門。
畢竟整個城裡的兵都衝了出去。
不管民兵還是衛所兵,全部一股腦的湧了出去。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趙凱隱隱約約覺得,似乎真的,這一戰能贏,真的能將建奴,從寧遠城外趕出去!
雖然趙凱不想活了,可這不代表趙凱忘掉了自己和建奴的血海深仇,這不代表趙凱忘卻了自己袍澤家人們的滿腔熱血!
既然有機會在赴死的過程中,報仇雪恨。
趙凱就不會考慮其他的什麼東西。
燕趙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都已經不怕死了,哪還會怕去直面建奴?
“殺!”
喊殺之聲,響徹整個寧遠,而伴隨著這一股明軍的出擊,頓時整個寧遠城外的局面,就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當其衝的,就是那在齊瑪等人指揮之下拼死也沒有防住明軍的正白旗。
原本就被白桿兵和關寧騎的步騎協作打的頭皮發麻的正白旗建奴,在看到寧遠城城門大開,如同潮水一般湧出來的明軍之後,下意識的就停下了手。
伴隨著正白旗的停手,其他的建奴士卒也出現了片刻的停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