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奪權之法!(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好端端的護龍衛,怎麼就成了什麼政委。
這建奴的暗探諜子,憑什麼現在看起來比自幼生長自大明的明人,對大明的好感都要充分?
平時抓到的建奴也不少,可那些人一個兩個一提到要踢了他們的那根小辮子,就跟死了親媽一樣。
甚至在建奴當中,沒準死了親媽,都比比不過摘了他們的辮子。
還有那思想改造,又是什麼意思?
一連串的疑惑,從曹文詔等人的心頭生出,在不好意思開口暴露自己也不懂的情形下。
這尷尬且欲言又止的局面,被陳柳秋打破。
“政委?顧名思義,政治委員咯!”
“這也是陛下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陛下常說,等日後有時間了,將會在軍隊中都安排上政委,做戰士們的思想政治工作。”
“至於為什麼要做思想政治工作,這個我也不懂,但是陛下說,讓我想想熊經略。”
“不過到現在,我都還沒想明白熊經略怎麼就和這政治思想掛上鉤了!”
“說白了,我們這些大頭兵,懂政治有什麼用?我們又不是朝堂上那班文人老爺!”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一聽到熊經略這三個字,陳柳秋的腦子裡下意識的就閃過了熊廷弼那張老臉。
再一聯想到朝廷中的派系鬥爭,陳柳秋頓時就明白了起來。
雖然說熊廷弼才死了不到一年,可是在熊廷弼還活著,還在遼東當經略的時候,陳柳秋的老爹陳策就曾經跟陳柳秋說過,熊廷弼身為楚黨,但是卻在朝堂和東林黨人之間搖擺不定。
這種政治漩渦,如果沒有良好的政治嗅覺,誰捲進去誰死。
而熊廷弼很顯然就是那種沒有什麼政治嗅覺的人,所以最終在東林黨加上閹黨的助力下,落了個傳首九邊的下場。
天啟帝既然打算在整個軍隊中,都安插政委,這毫無疑問的是天啟帝對於行伍的看重。
甚至很有可能,日後的大明朝堂上,將會有真真正正武人的一席之地。
想想之前,即便強悍如戚繼光,俞大猷。
為大明邊疆做出了多大貢獻?
可終究是沒能夠高居廟堂之上,成為能和文人博弈,平起平坐的主。
而如今天啟帝政委這個安排,很明顯是想要培養軍官的政治嗅覺,提高軍官的政治思想,從而讓軍官,能夠一步步邁入朝堂。
想到這裡,陳柳秋倒抽一口冷氣。
天啟帝終於算是發現了大明兵制極為致命的一個漏洞了!
大明動兵,很多時候並不是打不過敵方。
就比如倭寇,比如建奴,比如蒙古人。
但是大明的軍制擺在那裡,文人作為外行,對大軍的掣肘可以說極為巨大。
若是將相和倒也就罷了,偏生很多時候,大明的文武是分立極為嚴重的。
文人主退,以求自保。
武人主戰,以求得功。
這先天上就是一個對立的局勢。
想通關節,陳柳秋拍了拍曹文詔等人的肩膀,朝著其餘幾個山海寨的當家點頭頷首示意,讓他們過來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