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俘不祥歸殺俘不祥。

可黃得功卻也不是什麼有著婦人之心的仁慈人士。

來關外的路上,黃得功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天啟帝的薰陶。

其中天啟帝評點關羽的時候,有一句話讓黃得功覺得說的很對。

那就是若關羽在水淹七軍之後,不犯那婦人之仁,留下了曹魏的數萬人馬。

那麼關羽的襄樊之戰不會敗的那麼快,那麼慘!

再能打的將領,也要能夠顧及上自己的補給,能夠讓自己的戰士吃飽飯。

才能打出去,打起來。

而關羽本就在後勤薄弱的情況下,又一口氣收了數萬人的俘虜,人吃馬嚼之下,他原本脆弱的補給線不崩盤又怎麼可能?

眼下也就是這樣,本就趕上寒冬之時,遼東的糧草不夠。

若是在廣寧右屯衛中,再將原本就不是那麼充分的糧草分給那些不願意為大明做事的人,那麼不就是在拖著自家的補給線麼?

黃得功可是覺得,沒準會在廣寧右屯衛打一場守城戰,打一場硬仗的。

不能浪費糧食!

聽著黃得功殺氣騰騰的話語,曹文詔等人互視一眼,齊齊笑了起來。

“小黃將軍,你還真是個人物!”

“聽到你的這些分析,老陳我覺得,咱們這一趟,算是穩了!”

陳柳秋笑嘻嘻的看著黃得功,給了一個讚揚的眼神。

身為行伍世家,陳柳秋自幼就跟在自己老爹陳策的身邊東征西討耳濡目染。

所以在大局觀方面,他比起曹文詔叔侄這種莽夫和鳳一這種山大王,還是要強了不少。

也就是因為有著這樣的經歷,陳柳秋才覺得,黃得功是個人物,有著大大的前途和前景。

甚至成為一方大佬,封疆大吏,也並非是毫無可能。

因為黃得功看事情,看的極為全面。

都不用自己去提點,黃得功就會將地圖,看的清楚,記得分明。

而且還會主動詢問,主動補足自己之前的計劃。

謀定而後動,名將之姿!

更別提黃得功時不時蹦出來的天啟帝語錄了。

只是不知道,天啟帝是怎麼調教的,才能讓黃得功這個年紀的人不去想著衝動冒進,而是謀定而後動,按捺住性子,在平日裡不爭不搶,耐心學習。

直到他能夠一錘定音,直到他有了絕對的把握之後,他才選擇補充意見開口。

要知道,這一路上黃得功大部分時候,都是沉默的。

只有在他有疑問,有用兵之道上的疑惑時候,才會說話。

不過有一說一,在陳柳秋看來,那位天啟帝也是個妙人,至少那位天啟帝說的三國,能夠讓他這個當過兵,當過匪,死人堆裡挖出來的將種覺得,天啟帝說的還真就挺有道理。

看著大傢伙都這麼支援自己,黃得功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道:“這些畢竟也就只是我的一家之言,陛下曾經說過,要廣開言路,大家一起討論,才能夠討論出來能夠實施的方案。”

“更別提還有一句老話,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像曹文詔將軍和陳柳秋將軍,你們都是戰場宿將,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和你們學習才是。”

“如今方案大致已經敲定,那就暫時按照方案執行就好。”

“但是陛下總說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也需要同時做好幾套備用方案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