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說到底,像林丹汗,雖然說在原本的歷史上,林丹汗在被登基後的皇太極追著暴揍,一路被揍到西遷,揍到跑去青海。

林丹汗卻始終還是一個隨時能夠拉起人馬,和女真幹一仗的猛人。

如果林丹汗真的這麼容易會選擇了臣服,而且還是徹頭徹尾臣服了的話,原本歷史上,他大可以投靠金國。

哪還會落得原本歷史上那個染了天花暴斃,八個老婆被滿清貝勒們分了個乾乾淨淨的下場?

畢竟皇太極對待蒙古人,可一直是抱有極大善意去拉攏的。

就連林丹汗的兒子額哲,也被皇太極親封了察哈爾親王。

如果林丹汗願意去投靠皇太極,那麼草原之上,還依舊是他林丹汗的天下。

可林丹汗卻始終不從,這就表現了林丹汗是一個不甘久居人下的主。

原本歷史上,林丹汗雖然一直在被建奴追著揍。

可是遍翻明清史書,朱由校卻很清楚,在蒙古各部和後金的征伐當中,林丹汗的主力幾乎沒有和後金的主力碰撞過。

圍攻科爾沁之時,林丹汗在建奴抵達之後就二話不說帶著自己的主力轉移,夜遁數百里。

寧遠之戰時,林丹汗也是暗搓搓給遼東的蒙古人傳令,讓他們支援大明,自己沒有露面。

甚至在之後,皇太極入蒙古開始追擊林丹汗之後,林丹汗也還是選擇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一路西逃。

最終逃到了青海,聯盟了青海,藏地諸多部落,準備伺機再光復蒙古帝國。

這麼一個主兒會安分的臣服?

擱誰誰也不信。

也就是林丹汗如今形勢不如人,小命也被朱由校握著,所以林丹汗才會暫且服軟。

朱由校也拎得很清楚。

自己招降林丹汗,主要是為了招攬更多的蒙古人。

比起大明百姓,蒙古人可是曾經打到歐洲過的。

他們手中,掌握著從陸地上去歐洲的途徑,而且曾經的黃禍再度降臨歐羅巴,也更加容易瓦解那些人們和國家的戰鬥力。

人口,才是發展的第一要素。

朱由校可不覺得自己會和後世的阿三一樣,手握龐大的人口資源,卻無法充分的利用起來。

除了大明這個基本盤之外的所有人,在朱由校看來,也就是工具人,消耗品。

需要用人命去填的諸如採礦,工廠,開荒這一類的事兒,朱由校可從沒打算讓自己基本盤的人去幹這些事。

林丹汗既然會幹事兒,那就暫時留著他。

畢竟成吉思汗的後裔這個名頭,算是已經被草原上的遊牧民族認可了。

有林丹汗這塊招牌,自己對於蒙古的滲透,將會變得容易很多。

但是朱由校也同樣知道,如今空口白牙說的,沒準林丹汗撤了之後就立馬會將他所謂的臣服拋之腦後,甚至還會仗著這個所謂的臣服,讓大明給他物資,幫他一統蒙古。

立下協約條約,說白了也都沒啥鳥用。

在這種封建社會下,協議這玩意也就是用來撕毀的。

身為掌權者,誰又會去相信所謂的協議盟約有用呢?

梅開二度的老趙家,默默的點了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