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加錦衣衛千戶,隨朕出征遼東(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世澤?
聽到天啟帝的這番話,張維賢不由一愣,自己的這個孫兒,雖然自幼聰明好學,而且的確允文允武,喜歡耍刀弄劍。
可是張世澤,在此時不過區區十六歲的年齡。
以弱冠之年,陪同天子去見識遼東的大戰?去見識遼東的血肉磨盤?
這未免,也太過了一點吧。
在歌舞承平的大明帝都北京城久了,自己的那個孫兒,又怎麼能夠受得了關外苦寒以及那戰場的血腥殺伐?
可是看著天啟帝,張維賢腦海中,頓時閃過了無數的畫面。
當初,自己將天啟帝從乾清宮背出來的時候,天啟帝也不過區區十六歲的年華。
而天啟帝從登基,掌權,到佈網,準備釣魚,也才僅僅五年而已。
天啟帝之所以讓自己的孫子跟著一同上戰場,這是看得起自己的孫子。
同時,也未嘗不是給自己這個糟老頭子一個警告。
告訴自己,在京師,要配合好魏忠賢和信王,不要搗亂。
自古以來,帝王權術莫過於此。
看著朱由校那和煦的面龐,張維賢咬了咬牙,點頭道:“陛下,老臣的孫子,嬌慣壞了,還望陛下到了戰場之後,好好操練!往死裡練就好!”
“那小子也許別的地方不行,但是肯定不會當逃兵。”
然而張維賢的這句話說出口的那一剎那,朱由校恍然大悟了過來。
原本歷史上,張世澤是崇禎十六年襲爵,崇禎十七年戰死的。
現在這個時間段上,張世澤即便是出生了,沒準也還只是個少年。
畢竟現在才1625年,離原本歷史上張世澤襲爵的1643年,還有著整整十八年。
如果張世澤此時還是一個半大小子,那帶他去前線,可不就是鬧著玩呢麼?
朱由校倒是沒往什麼人質,質子的方向去想,畢竟歷史上的張世澤,證明了他對大明朝的忠臣。
之所以要帶上張世澤去前線,去遼東。
其實很大一定程度上,是朱由校想要看看張世澤的能力。
到底是個能領軍打仗的將才帥才,還是個只有一夫之勇的莽夫。
這關注到朱由校日後,對於張世澤的任命。
如果不是朱純臣的那一番表現,朱由校還沒重用大明朝這幫原本歷史上沒有什麼表現機會的靖難武勳之後。
畢竟,原本歷史上記載中的這幫人,幾乎就沒什麼表現出他們能力的機會。
張世澤戰死,成了李自成軍攻破北京城時殺死的最高爵位者。
朱純臣投降,成了大明的投降國公。
這種記錄,讓朱由校怎麼去相信他們?
可伴隨著朱由校對於朱純臣那個老梆子的瞭解逐漸加深,朱由校也清楚了一個事情。
老朱家血脈中的涼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
雖然說靖難武勳大多活的不錯,有滋有味。
可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作為武勳的榮光,已經逐漸的消失了。
而少了皇帝恩寵,少了天子重用的武勳們,更是隨著大明朝文官集團的崛起,而開始在大明朝堂中,失去話語權。
幾百年下來,到了如今的大明朝,還一心跟著朱家皇室,以大明利益為重,如同英國公一脈一樣的,已經沒幾家了。
更多的,是像朱純臣一樣,雖然有著不俗的才華,但是大部分心力和算計,都用在自家利益上的人。
知道了這個情況之後,朱由校也不知道怎麼吐槽自己的那個便宜弟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