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這麼支援變法?就不擔心朕的變法,會導致大明,朝著一個不可預測的方向去了麼?”

“要知道,如果大明朝按部就班,甚至朕這個天子,如那些暗中苟且的蛀蟲們所願,戰死沙場,他們換個新天,也許朝中如今權貴的好日子,還能過上幾十年也未曾可知。”

“變法也好,革命也罷,都是天大的事情,不是什麼鬧著玩的。”

“即便以張居正之智,神宗皇帝之能,尚且無法將他們的革命果實儲存下來,難道英國公覺得,朕的革命,就必然能夠成功?!”

朱由校眼帶玩味之色,掃過了張維賢老邁的身體,雖然口頭上朱由校一直在說自己的變法可能會失敗,但是實際上,偌大的大明朝,知道朱由校計劃的幾人裡,朱由校是唯一一個,認為自己百分之一百能夠成功的。

就連魏忠賢,都覺得朱由校應當徐徐圖之,而不是直接一波莽過去。

更別提其他的人。

朱純臣的腦子裡,想的更是盡人事聽天命,而不是什麼,這一戰必然可以光復成國公一脈榮光。

張維賢看著朱由校的兩眼,顫聲說道:“大明朝,自正德以來,江河日下的速度,越來越快。”

“不論是國內,還是邊關海寇,都越發猖獗。”

“紅毛夷更是霸佔了我大明的臺灣,遲遲不肯歸還。”

“這一切,在萬曆朝時,神宗陛下在位初期,和張文忠公一同,開創了那萬曆中興之時,都出現了一絲變好的苗頭。”

“隨著張文忠公一死,變法宣告失敗。”

“大明,再一次恢復到了要死不活的樣子。”

“雖然萬曆三大徵,都取得了勝利,然而這一切,都是以透支大明之國力作為代價達成的。”

“薩爾滸之戰後,遼東局勢徹底惡化,成為了大明朝的一塊國力磨盤,大明無數的財力物力,都拿出去填了遼東的口子,卻遲遲沒有全部填好。”

“所以老臣認為,大明頑疾沉痾已深,如果還不能以大毅力,大手段去強力推行變法,改革,那麼大明朝,遲早要完!”

“老臣世受皇恩,至今已有二百餘年,老臣當然不希望大明朝出事。”

“既然陛下願意拯救大明朝,老臣,自當為陛下,貢獻出老臣的全部!”

“陛下,請容老臣冒犯的說一句,如若大明要亡,英國公一脈,皆會與大明同去!”

果然,張維賢和朱純臣的思路,並不一致,朱純臣眼中的成國公一脈的宗族利益,大於國家利益,所以在原本的歷史上,有著一定能力的朱純臣,在大明亡國前夕投了李自成。

而張維賢的眼中,大明朝的存續意義,大於他們英國公一脈的存續意義,所以原本的歷史上,最後的英國公張世澤,與李自成軍死戰而亡。

看了看張維賢,朱由校樂呵呵的扶著張維賢的雙臂,將他攙扶了起來,眼中同樣的飽含熱淚,低聲道:“英國公,果然不愧為大明第一武勳之家。”

“句句肺腑,何談冒犯!”

“朕和英國公所思所想,其實大致無差,大明頑疾沉痾,已經到了不得不下猛藥,以圖破而後立了。”

“比起被內憂外患導致大明改朝換代,朕寧願是朕,造了咱大明朝的反!親手將那些舊的階層打破!”

“既然英國公願為變法之先鋒,英國公,隨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