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念慈你言過了。”不等楊青說話,楊康已先一步握住她的手道:“一家人怎麼能說覬覦呢?大哥能把這些事說給你聽,你還不明白他的意思嗎?”

穆念慈左右看看兄弟二人投來滿是暖意的目光,忍不住眼圈泛紅,更咽道:“多謝大哥。”

“不用放在心上。”楊青寬慰一句,又接著說道:“你不是全真弟子,也沒那麼多限制。你性格雖然柔弱些,但勝在堅韌。

《九陰真經》乃是道門正宗功法,與你性格相合。

我替你做主,就選這一門吧。”

見穆念慈點頭答應,他就把口訣傳給兩人。

等他們牢記口訣,楊青又對兩人說道:“除此之外,還有輕功,掌法各一套,至於劍法……”

“劍法?”楊康撇嘴道:“我練一輩子只怕也到不了你那個境界,還是學掌法吧。”

穆念慈幼時曾得洪七公傳授三日,原本練的就是拳掌,於劍法少有涉獵。

而楊康本身對全真教的劍法也大都掌握,只等《小無相功》一成,只怕天下能做他對手的也不會太多。

於是楊青也不勸他,只是把段譽留下《凌波微步》的足跡依照次序畫了下來,並指明其與《易經》的關聯,讓他們自己去練。

另外又傳了兩人“天山折梅手”的掌法。

這門功夫乃是由三路掌法,三路擒拿法組成。

只此六路,卻包羅永珍,變化繁複。練到精深處,號稱可將天下武學招式化在其中,無有窮盡,無所不破。

楊青之前也沒細看過,不過他如今功候已深,此刻一邊傳二人口訣招式,一邊揣摩,已明白其中精義。

“天山折梅手”核心要義與“獨孤九劍”頗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有根本要訣,也一樣都追求破招和吸納轉化。

只是一個用劍,一個用掌。

換個角度去看,幾乎可以堪稱徒手版“獨孤九劍”。

“拳腳刀劍,本有相通之處,不必太過拘泥。”

傳功完畢,楊康和穆念慈聽著楊青提點,都露出由心的笑意。

等他說完,楊康突然想起一事,問道:“大哥,這功夫用不用瞞著師父?”

“不用刻意隱瞞,但也不要成心顯擺。”楊青看著他說道:“如果師傅問起,推到我身上就可以了。

另外,將來如果遇到一燈大師,你便把《凌波微步》告訴他。”

“一燈大師?這門功法難道與他有關?”

“嗯。”楊青肯定道:“可以說淵源很深。”

“那你自己怎麼不去說?”

楊青解釋一句:“這人情於我可有可無,對你將來說不定有大用,懂了嗎?”

“大哥!”

楊康聞言心中感動不止,又要再撲上來,卻被楊青揮袖掃到一邊。

“你們先去煙雨樓吧,不必等我。”

“嗯?”楊康疑惑道:“大哥你不一起去麼?”

“我從襄陽一路到這兒,又接連為幾位師叔伯療傷,你當我不會累嗎?”

這話不是敷衍,早在到達襄陽前一天,他就奔波整日沒有休息。

到了現在,也的確是乏了。

“那大哥你先休息,晚些郭大哥他們到了,我再來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