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八章 毒泉(第2/3頁)
章節報錯
全軍度過西洱河,向西南奔發數百里的漢軍一路暢通無阻,但後勤卻已經告急。
南中諸郡準備的糧草充足,眼下的當務之急乃是水源。
南疆的水是絕對不能亂飲用的,這一點衛弘在出兵永昌的時候,就上報了諸葛丞相散與全軍知曉。
如今漢軍全部的飲水都是由張毣負責的伙頭營負責,找到安全的水源之後,他們還會燒開進行消毒,然後再供給全軍飲用。
如今漢軍之中,用越嶲郡旄牛皮和山羊皮製成的水囊,乃是人手一份,不至於讓尋常士卒在野外見到不明水源,就一擁而上地搶著去喝。
南疆大旱水源告急,好在現在歸附漢軍的當地蠻族有不少人,他們能尋到一些安全的泉眼溪流。
只不過相比於數量多達數十萬的漢軍士卒,這幾眼汪泉只是杯水車薪罷了,好在聊勝於無,眼下排程得當,並沒有出現什麼大差錯。
諸葛丞相得知這件事後,便決定分兵行進,減少漢軍聚集到一起對當地水源造成的壓力。
於是諸葛丞相親自帶著漢軍精銳,長驅直入南疆腹地。
諸葛丞相統領大軍,正行之際,忽哨馬飛報:“孟獲退往禿龍洞中不出,將洞口要路壘斷,內有兵把守,山惡嶺峻,不能前進。”
諸葛丞相派人將衛弘和呂凱兩人招來,細問此事。
衛弘搖了搖頭,表示自己對這件事並不清楚,將目光看向呂凱。
呂凱想了想,似乎在記憶深處找到了些許線索:“末將曾聞此洞有條路,只不過此地與永昌相隔上千裡,末將實不知詳細。”
在一旁侍立的蔣琬見狀,站出來對諸葛亮說道:“孟獲四次遭擒,既已喪膽,安敢再出?況今天氣炎熱,軍馬疲乏,徵之無益,不如班師回國。”
諸葛丞相搖了搖頭,否了蔣琬的提議道:“若如此,正中孟獲之計也。吾軍一退,彼必乘勢追之。今已到此,安有復回之理!”
諸葛丞相於是令衛弘領本部人馬為前部,讓新降蠻兵引路,終於尋西北小徑而入。
得知漢軍終於找到了一條小路,諸葛丞相大喜,遂自駕小車,引數十人前來看時,見一潭清水,深不見底,水氣凜凜。
漢軍當中有明令禁止飲用野生水源的軍令,故而這汪泉水近在眼前,卻沒有一名漢卒上前飲用。
反倒是幾名新歸附的蠻族土人,走了這麼久的山路,早就飢餓難耐,直接飲用了眼前這泉水,如今正在地上打滾,滿頭大汗,嗷嗷叫痛。
看到這樣的情況,諸葛丞相自然是知道了這些人是中毒了。
“果如衛弘所言,這南疆蠱毒寄生於水域,飲之則中毒也!”
諸葛丞相先前在永昌的時候,還覺得衛弘新建伙頭營乃是浪費軍力之舉。
但隨著深入南疆腹地後,無論是將士們的吃食用度,還是軍中的傷亡病痛,伙頭營都做了極為出色的工作。
諸葛丞相毫不誇張地確認,如今漢軍高歌勐進的強大士氣,首功者莫過於伙頭營!
諸葛丞相下車,登高望之,四壁峰嶺,鳥雀不聞,心中大疑。
忽望見遠遠山崗之上,有一古廟,山路已經被雜草覆蓋,只能遠遠看著這座古廟的殘垣斷壁。
諸葛丞相當年也是在隆中耕田做活的,攀藤附葛穿過了山中的斷頭路,抵達山崗上的破舊古廟。
諸葛亮見一石屋之中,塑一將軍端坐,旁有石碑,乃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廟,碑上還有文字:因平蠻到此,土人立廟祀之。
伏波將軍馬援,曾追隨光武帝重塑漢室河山的重要功臣,一生戎馬,戰績輝煌,最終落得馬革裹屍還的結局。
大概是感懷於馬援的平生事蹟,諸葛丞相對其石像拜道:“亮受先帝託孤之重,今承聖旨,到此平蠻。欲待蠻方既平,然後伐魏吞吳,重安漢室。今軍士不識地理,前有毒水阻擋漢軍行進。萬望尊神,念本朝恩義,通靈顯聖,護佑三軍!”
祈禱已畢,石像早就已經年久失修,豈會給出諸葛亮答桉呢?
無奈之下,諸葛丞相只得悻悻退出這座古廟,出廟後派遣身邊漢卒,區尋土人問有沒有破局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