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一章 戰前(第2/3頁)
章節報錯
諸葛亮點了點頭,難怪覺得這些裡邑之民與其他百姓有些不同,絲毫不畏懼軍隊的穿行。
要知道當逢亂世,兵就是匪,匪即為兵。
諸葛亮治軍極嚴,嚴令行進軍隊不得擾民,但路過的三個裡邑,都對漢軍的到來歡迎之至,看來漢家官府在此地治理頗得民心。
日暮時分,諸葛亮抵達了朱提城周圍,諸葛喬親自來迎。
諸葛亮掃了一眼身影略顯消瘦的諸葛喬,心中也是不由得一軟,自諸葛喬入他門嗣以來,從未因為他而佔過半分名利,反而還被自己指派到最艱苦的南中磨礪。
“下吏諸葛喬,見過丞相。”官場公事當中,諸葛喬只是大漢朝廷的小小官吏,而並非是丞相諸葛亮的嗣子。
諸葛亮點了點頭說道:“這段時間以來,吾聽聞你在朱提的辛勞,如今更是親眼所見,嗯……行事確有章法,你在這裡做的很不錯。”
諸葛喬已經紅了眼睛,他本是東吳都城裡的一名貴公子,千里迢迢地趕到蜀地過繼給了叔父諸葛丞相,卻被打發來了這蠻荒之地走這一遭,勞累困頓之時難免怨天尤人。
但如今親耳聽到了父親的誇讚後,那些小情緒瞬間蕩然無存,只覺得自己這麼長時間的辛苦是值得的。
“丞相謬讚了。”諸葛喬謙遜的揖拜後,便抬手引路:“丞相的隨行車馬安排在了大竹裡邑休整,營帳已經紮好。”
內陸行軍,既然當地官府已經將一應事宜準備妥當,諸葛亮便聽從他們的安排。
當夜幕慢慢降臨,大竹裡邑的一眾鄉吏聽聞大漢丞相諸葛亮駐紮在他們周邊的營寨中,倍感榮幸之際,他們也帶著當地的特產拜見諸葛丞相。
諸葛亮較為重視鄉賢野老的意見,便欣然答應了他們的請見,並撤去桉幾,與他們坐在地上親切交談。
奚免作為曾經的縣府小吏,也曾接待過一些過往的太守、郡尉將軍等,但似諸葛亮這樣的一國宰相,還是第一次面見,誠惶誠恐的模樣令人忍俊不禁。
好在有程祁、賈全這些蜀地來的小吏,對諸葛亮詢問今歲收成、裡邑趣事等方面,對答如流,才讓奚免有空一直在擦額頭上的虛汗。
聽聞大竹裡邑這裡還推廣了漢文教學,採用了一些新穎的啟蒙讀物,諸葛亮來了興致,讓人拿過教材去看了看。
一共只有三本書冊,《百家姓》、《千字文》和《數學》。
諸葛亮最先掃了一眼《數學》,他知道這是趙爽耗費心力編纂出來的一部數科奠基,引入了衛弘提出的新式數學符號,將原先晦澀難懂的《九章算術》和《周髀算經》註釋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諸葛亮也曾見到《數學》,頗為讚歎,一旦接受了《數學》裡設定的新式符號,難如隔山的數科運算就變得簡單起來。
諸葛亮放下了《數學》,又拿起《百家姓》看了幾眼,頗為滿意。
其上採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不過讀起來朗朗上口,作為一本啟蒙讀物綽綽有餘。
諸葛亮最後拿起那本《千字文》,翻開看了一眼後,頓時驚為天人,抬起頭來看著程祁問道:“這《千字文》乃是何人所作,此人之才堪稱是南州冠冕,若能為漢室所用,善莫大焉!”
程祁回道:“此人正是隨丞相同行而來的寧遠將軍衛弘,難道丞相不知?”
“衛弘?”
程祁的這番話倒是讓諸葛亮想起來了,衛弘可是連杜威、來敏這些文壇大家都爭相搶入收入門內,素來以才情著稱於益州名流之中。
只是近來這段時間,衛弘戰功卓著,率領兵馬轉戰南中諸郡,接連傳回捷報,以至於讓諸葛亮都快要忘記了此子的才情。
諸葛亮沉下目光,翻閱著手中的《千字文》,字數不多,寥寥千字而已,諸葛亮一目十行之下,不消片刻就已經看完了。
《千字文》在內容上熔各種知識於一爐,並通篇貫穿以統一的思想,脈絡清晰,語言洗練。
其中引經據典,博古通今的行文內容,更是令諸葛亮歎為觀止,如此包羅永珍的學識簡直令人贊服不已。
諸葛亮合攏住手中的《千字文》,將其緩緩放到了面前的桉几上。
今日先是看到了衛弘一手建立的裡邑之制,見識到了衛弘地方政務的本事。
衛弘的文學才情自不必多說,唯一一點短處大概就是治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