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三年七月,大漢屯騎校尉、平陽亭侯、相府長史王連溘然長逝。

諸葛丞相聽聞這個訊息後,雖早有預料,但聽聞這個訊息之後,仍舊失神了大半日,無心處理積壓在桉頭的各項雜事,長嘆一聲:“文儀公這一去,如斷吾一臂也!”

過手王連的財富數不勝數,但其生前對長子王山就百般叮囑一定要節葬,不可鋪張浪費,生性篤厚的王山自然不會違背父親生前的囑託。

但王連效忠先帝以來,夙興夜寐,鞠躬盡瘁,硬生生地扛起了大漢的財政十數年,居功至偉。

因此在王連的出殯之日,天子劉禪親自弔唁,且早早地頒發了旨意,恩許王連陪葬先帝惠陵。

正昂公近來這段時間都歇息在少府內,專心主持少府和司鹽校尉府合二為一這樁事。

自諸葛丞相主持軍政以來,宮中府中俱為一體,供給皇宮帝室的銀錢資產從不短缺,但益州的多半稅收都用於軍國大事。

如今益州居安,因夷陵之戰損傷的國運元氣已經漸然恢復,不僅是朝堂的袞袞諸公,還是戍守四邊的驍勇將軍們,對北伐逆魏躍躍欲試的心思已經成了如今大漢的風口。

哪怕是諸葛丞相自南征回來後,也親自前往漢中等地視察過一番。

除了從其他郡縣抽調人口充實漢中,還將相府的一些軍策部門遷移到了漢中,還令鎮北將軍魏延在漢中操練兵馬,更換軍備,積極準備大漢北伐事宜。

文儀公已經逝去,前段時間主持相府事宜的乃是蜀郡太守張裔,大小事務並無差錯,且張裔行事頗有章法,對大漢忠心耿耿,在蜀中一眾士族之中也是名望甚高。

所以在綜合這一系列想法之後,諸葛丞相提拔了張裔繼任相府長史。

先帝創立基業尹始,所謂的元從派、荊州派、東州派,本土派以及歸附派都隨著十幾年間的內憂外患,在丞相從容不迫的排程下擰成了一股繩。

昔日明哲保身的張裔,如今成了大漢朝堂上不可或缺的重臣。

如今隨著南征的大勝,軍心士氣空前高漲,朝堂邊鎮的各方勢力都是銳意北伐。

到了七月底,相府以及諸部府衙都忙碌起了對南征封賞的典儀,諸葛丞相則是趁著空隙召見了新上任的少府令正昂公。

坐在主位上的諸葛丞相搖動著羽扇,驅散七月的炎熱之意:“正昂公,近來少府令的差事可還遂心?”

第一次邁入相府大門的正昂公則是誠惶誠恐地答道:“少府令與司鹽校尉府皆有一套章法,又不乏能吏操持事宜,故而這段時間以來,兩府合併並沒有出現多大的紕漏。”

正昂公又將話題說到了正事上:“隸屬於兩府的各大府庫已經陸續清點完畢了,具體的賬簿過幾日便能送到相府中來,不過眼下最為要緊地還是在少府田莊內推行新法,目的就是在儘可能籌措出更多的糧食出來……”

諸葛丞相深以為然地點點頭:“吾前幾日看過正昂公遞來的公文,田莊新法確實有可取之處,不過在吾看來略顯激進,想來這法子應該是衛弘此子的主意吧?”

正昂公神情一愣,旋即笑著坦然承認道:“此法確實是衛弘所提議,最先在當初滇池城外的郡府田莊內推行,頗有成效,萬餘郡民能供給三千郡軍所用。如今少府田莊無數,若是利用得當,便能多供給十萬大軍所用。”

先帝經略益州時,用了一套“直白錢”的空手套白狼的把戲,從益州本土大族手中套取了不少的田莊資產。

先帝康慨,本想將這些田莊分潤給隨他征戰的各方將士。

幸而漢軍之中不乏趙雲這樣的有識之士,及時勸諫了先帝捨棄了這樣的想法,將這些田莊或償還給原主,因戰亂而無主的大量田莊則是歸攏到了少府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