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九章 命運齒輪的轉變(第2/2頁)
章節報錯
句扶和夜郎柯聞言過了半晌後,才面露喜悅之色,追問著衛弘緣故。
衛弘道:“他們雖然不能被透過無當飛軍和大漢武卒的考核,但曾經立下的戰功和軍旅重的磨礪卻不是假的,南疆都護府任何一座裡邑以內的學室,除了教人讀書寫字的文先生以外,還要有人教給他們搏鬥打仗的本領。”
衛弘這才一攤手,笑道:“而那些不能入選無當飛軍和大漢武卒的老卒們,會編入裡邑的遊徼隊伍中,承擔起領導南疆青壯的事務,官府會給他們建造房屋和散發糧食,絕不會坐視他們歸鄉不管不顧的。”
夜郎柯倒是好說,他自小被人販賣到臨邛礦山,從此之後的生計就是好好幹活換取官府的米糧供應,所以對衛弘的提議並沒有太大的感觸。
但是換做句扶就不同了,他本就是巴西大族出身,又擔任過縣尉的官職,甚至斗食小吏雖然看上去不起眼,但得來的卻並不容易。
跟隨他前往南疆作戰的門客親友,大多是沒有屋宅和田畝的遊俠兒,除了一把子氣力和說動手就殺人的氣魄,身無長物。
因為官府將他們視為流毒,甚至連收攬他們的句扶,在漢昌縣府的大人物們眼中也是嘯聚匪徒,用心不軌,因而針對句扶百般刁難。
句扶自己都被他們逼迫得背井離鄉來南疆搏一個軍功前程,更何況是他們呢。
句扶深知,一旦讓他們返回故鄉漢昌,不消多長時間,就會在流言蜚語和指指點點當中,漸漸喪失掉曾在南疆浴血奮戰的英勇氣概,成為打家劫舍的暴匪狂徒。
遊徼雖然只是裡邑小吏,卻能住上官府搭建的磚石瓦房,按季度取用官府的祿糧,再耕種一些好田地,享受著裡邑民戶對他們的崇拜和尊敬,這曾是他們不敢奢望的奇事。
但如今這件奇事就擺在眼前。
讓句扶都感到了內心的激盪,為了手底下跟著他一路屍山血海走過來的弟兄們,句扶的語氣變得低沉且嘶啞:“多謝衛將軍了!”
原先衛弘還打算前往大筰一趟,但正昂公北上的行程在即,衛弘也不再耽擱,派人去通知張毣隨同自己一併返回成都。
又讓句扶和夜郎柯兩人負責,從征戰先鋒軍將那些戰功卓著的勐卒挑出來,隨同自己一起去成都參加軍賞典儀。
在同瀨停駐半日,衛弘便直接趕去了滇池城。
滇池城的丞相仍舊很殘破,自雍闓重兵圍攻滇池城後,益州郡府僅有的人力幾乎全部安排到了開墾田地的事情上,隨後又負擔起諸葛丞相南征大軍的後勤。
以至於一直沒有騰出手來重修滇池的城牆。
策馬入了滇池城,兩旁的民舍房屋倒是翻修了不少,往來的百姓民眾臉上充滿著笑意,南中叛亂的陰霾似乎在歲月的清洗中被蕩然一空。
衛弘先是進了太守府,可正昂公早就不在此地,留守在府衙內的是南疆都護府長史馬謖。
聽聞衛弘來了之後,馬謖趕緊差人將其迎入府衙內,並沒有寒暄多少私人情誼,而是直接開門見山地說道:“衛將軍來了就不要走了,這南疆都護府初建事務繁多,大都護將這一筐子事情全都塞給了吾,偏偏這裡邑和軍鎮之事,吾從未聽聞過,只能終日忙得焦頭爛額才能勉強應付……”
馬謖出任的成都令,使得皇城道不拾遺,夜不閉戶,被諸葛丞相屢屢稱讚其乃能吏。
但碰到了南疆都護府這些事後,馬謖難免有些捉襟見肘了,相較於南中諸郡的龐大官僚體系,馬謖招募的幕僚團隊實在是杯水車薪,尤其是南疆都護府的治理體系與大漢其他州郡截然不同。
馬謖說著,便將衛弘請到了堆積公文如山的桌桉旁,說道:“衛將軍即將返回成都,但南疆都護府的公告行文還沒有著落,所以這幾日衛將軍便留在這裡整理公文,好帶回成都給丞相參謀一二。”
衛弘對馬謖的請求自是當仁不讓,但還是說道:“我才回滇池城,等見過正昂公之後,再來太守府供幼常驅使。”
這是人之常情,馬謖雖然在太守府內過得水深火熱,但卻不好阻攔衛弘去見正昂公。
別的不說,正昂公已經官拜九卿,且接任了相府長史王連的職責,一躍而成為大漢朝堂上炙手可熱的重臣。
“正昂公卸任之後就住在太守府旁邊的宅子裡,公務繁忙,吾就不隨你去拜見了。”
衛弘出了太守府向東走去,正昂公現在住的宅子衛弘也曾住過,非常熟悉,推門而入,屋宅內只有幾名老僕在收拾著家當。
聽到衛弘入門的動靜,宅子裡的老管家也認識衛弘,十分激動地寒暄了幾句之後,就指出:“太守……老家主一早就出了門去了,應該是巡守城牆去了……”
滇池城的城牆來之不易,是在正昂公的主持下,一磚一瓦地從斷壁殘垣的廢墟上重建起來的。
在老管家的指引下,衛弘最終在城牆上面尋到了正昂公的身影。
正昂公的背影看上去有些落寞,大概是在益州郡府治理多年,與滇池城的軍民一同經歷了生死,正昂公早就將滇池視為了第二故鄉。
接到了衛弘到來的訊息,正昂公應該是早有訊息,道:“衛弘啊,你陪著老夫四處看看吧,益州郡府治下的軍民百姓能夠今日的安寧生活,你也功不可沒啊……”
衛弘點了點頭,走到了正昂公的身邊。
當年正昂公返回成都述職的途中,見到了夷陵戰後無家可歸的衛弘和百里蘭,便好心將他們帶來了滇池城。
好像命運的齒輪就在那個時候發生轉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