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六章 兵至永昌(第1/3頁)
章節報錯
“衛將軍,如今管理秦臧城的乃是當地豪族王氏,雍闓潰逃到秦臧城下,城門緊閉,他們拒絕接應雍氏潰兵入城……”
谷昌大決戰後,雍氏叛軍非死即降,雍軍賊首雍闓僅率數十騎逃竄向西南方位的秦臧。
章武三年夏,先帝駕崩於永安白帝城,雍闓舉兵圍攻滇池城,還派了雍闌獨領一支兵馬進攻永昌郡,一度渡過母血水,抵達青蛉水東岸。
秦臧兵少民寡,城牆低矮,無法抵禦住雍闌一部,於是不戰而降。
但自從雍闌突然從秦臧撤兵,當地的大姓就嗅出來一絲不對勁,隨後在建伶?氏、俞元李氏的提點下,秦臧王氏再度迴歸漢室的懷抱中。
見到雍闓只率領數十騎逃來秦臧,知曉漢軍與雍氏在谷昌大戰這樁事,王氏族長王顯自然能猜到了發生了什麼,不僅下令緊閉城門,還令族中青壯放箭射殺了幾名雍氏騎卒。
一直到了追擊雍闓的後續漢軍到來,王顯帶著族中青壯,開啟城門,迎接漢家天軍入內。
句扶將王顯帶到了衛弘的面前,將聽到的訊息簡短地告知衛弘。
王顯是一個小老兒,誠惶誠恐的站在衛弘的面前,聽著這番話,大概明白眼前這位年輕的漢家主將姓衛。
秦臧城隸屬於益州郡治下,衛弘還記得曾經擔任郡府主簿的時候,秦臧乃是為數不多準時押送賦稅物資進入滇池的縣治。
至於先前在雍氏大軍面前不戰而降這樁事,將心比心來說,就是獨領一軍的衛弘也要避開雍氏部曲的鋒芒,更勿論困守秦臧小城的王氏一族了。
所以衛弘並沒有追究王顯及王氏一族,反而說道:“王氏能將雍闓此獠拒之門外,足以見其心志,正昂公也託我帶一句話給王公,儘管寬心治理秦臧,安撫民心……”
王顯聞言,立即帶著王氏一眾人匍匐在地上,朝著衛弘叩拜道:“下吏多謝衛將軍和太守的體諒,王氏一族永生永世皆為漢臣!”
衛弘親自扶起了王顯,也讓其他的王氏族人不要多禮。
王顯又說道:“下吏熟知秦臧周邊風土人情,故而覺得雍闓的去向有些奇怪,並不是前往南邊的雙柏,而是去了西邊。細細想來不可能是翻越永昌關牆,那就只能是走楚威一路,橫渡僕水和穿過哀牢東山,投奔南蠻王孟獲去了!”
楚威,在秦臧之西南。
先秦時期,楚威境內主要分佈著氐羌、百越、百濮三大族群。
後莊蹻入滇,在邊境建立了楚威城,寓意“張楚之威”,時隔數百年,楚威已經是永昌郡府治下一座不起眼的小城了。
王顯提供的訊息極其重要,倒是省得衛弘四處派人去尋找蹤跡。
衛弘向王顯要了一個熟悉周圍地形的王氏後輩,由他作為嚮導,帶領漢軍去追擊雍闓。
王顯欣然答應下來。
於是,衛弘帶著鄂煥與夜郎柯等數百騎略作休整後,繼續向西追擊雍闓的蹤跡。
……
……
“家主,前面那座土城就是楚威了,只要遊過僕水河,再翻兩座山,就能抵達南蠻王孟獲的領地!”
楚威周圍的僕水北岸,僅剩下十數騎的雍闓滿身血汙,一臉疲倦。
自谷昌激戰,一路從未停歇下,一直沒有得到補給,連夜奔走百餘里,早已經是人疲馬憊。
路過秦臧的時候,本能夠在渡口乘坐舟船,順著即水而下,走僕水進入交州境內,投奔東吳去。
但雍闓心性謹慎,覺得益州南部那些大姓皆是兩頭觀望的牆頭草。
如今漢家勢強,駐守在雙柏的毛氏必定投靠了漢家,如今鐵定在雙柏設防,千方百計地想要拿住雍闓作為獻給漢家朝廷的投名狀。
所以雍闓決定還是向西,走人煙稀少的楚威一帶,投奔南疆那位好大哥孟獲去。
谷昌一敗,幾乎斷送掉了雍闓所有的家底,想來即便去投東吳孫氏,也不受重用,反倒是那位與他刎頸而交的孟獲,才有可能重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