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將軍,衛將軍,朱褒及麾下數名戰將皆被陣前梟首,所攜三萬兵馬盡數投降!”

漢陽城內,窩在營帳中數日之久的李恢,在聽到這個訊息後,一拍桌桉,連聲叫好:“真是太好了!朱褒這三萬兵馬一丟,等於將牂柯全郡送入漢軍手中了!”

不多時,又有訊息傳過來,報俚獠族長布農撿到了戰場上被鄂煥一戟拍昏了頭的董存,用其騙開了夜郎關嶺的城門,隨後入關大殺四方,控制要塞。

夜郎關嶺的百里險要,已盡入漢家手中了!

只是可惜,越嶲三部為主力的夜郎道大獲全勝,但漢軍主力埋伏的盤羊道上,卻是冷寂無聲。

雍闓接到高定邀盟的手書後,僅僅派遣其族弟雍芒率領三千人馬北出盤羊道,且行軍謹慎,探訪漢陽周邊情況的斥候有出無歸,立即就地紮營,等待夷王高定的回信。

孰知麾下的探馬窺伺到了夜郎道上的情況,雍芒聽聞之後,沒有猶豫趕緊回撤味縣,與前來追擊的漢軍伏兵也沒多少糾纏,依仗著盤羊道的險要,且戰且退,成功退回了味縣。

雍芒所丟掉的,不過是幾百具兵卒的屍身而已,但卻打聽到了足夠價值的訊息。

朱褒兵敗!

越嶲夷王高定已歸降漢軍!

漢陽會戰,以漢軍一方的大獲全勝結束!

身在漢陽城內的李恢驚喜之餘,不免是有些顧慮之處,對衛弘憂心忡忡地說道:“聽聞衛將軍此番以重利許諾,誘引越嶲諸部前來助援漢軍,但僅此一戰,漢軍便欠下了越嶲夜郎、俚獠和盤木三部將近數十萬石的糧草,此事恐有……”

衛弘則是極有底氣地搖搖頭:“李將軍不必憂心此事,欠的越多,越嶲諸部對漢家的依賴便越深,至於平定南中諸郡叛亂後,如何償還越嶲諸部的戰爭獲利,我已經有了一些想法,不需要朝廷府庫承擔……”

李恢和衛弘正說著,營帳外的執戟衛士通傳,漢陽城外伏擊叛軍的諸位將軍皆已經歸來,其中鄂煥、布農和王舅三人,亦抵達帳外候見。

李恢肩上平定南中叛亂的重任一下子輕鬆了不少,心情大好之餘,揮了揮手,連忙讓人將越嶲三部的頭領和漢軍諸位將校請了進來。

很快,眾人身影邁入帳內。

參與夜郎道伏擊朱褒叛軍的人興高采烈,眉眼中都是掩藏不住的喜悅,反觀藏兵在盤羊道的漢軍諸將無精打采,一臉落寞。

拔得夜郎關嶺的布農十分興奮,卻也沒得意忘形,看著李恢和衛弘問道:“李將軍,衛將軍,聽說雍闓那路兵馬沒出盤羊道,就恐懼漢家天威,退回了味縣?”

明白布農心裡算計的是什麼,衛弘站起來笑著對他說道:“放心吧,不管雍闓這一路如何,漢陽會戰都是漢家大勝,至於越嶲諸部在這一仗中的戰功,漢軍也不會忘記的了!”

布農聞言,回過頭來看了王舅和鄂煥一眼,露出會心的一笑,然後回過頭來對衛弘說道:“這就好,不過朱褒手下的叛軍,人數實在太多,越嶲諸部難以負擔這麼多的戰俘,還請漢軍早日接管過去……”

衛弘沒有在這件事多說什麼,畢竟漢家朝廷在南中的主將,乃是庲降都督李恢。

李恢看出了衛弘的顧慮,擺了擺手笑道:“此事還是寧遠將軍安排吧,畢竟與越嶲諸部的援兵章程,是衛將軍擬定的,某就不插手了。”

李恢讓步,但衛弘也不會得寸進尺,他非常謙遜地詢問李恢的意見:“先帝與逆魏曾經漢中決戰,漢雖大勝,但漢中百姓卻被逆魏遷往關中。如今十年生息,漢中仍舊是千里荒野,了無人煙,諸葛丞相時常為此事煩憂,倒不如請示朝廷,將平定南中叛亂的戰俘和奴隸送往漢中安置,李將軍覺得如何呢?”

經營漢中,乃是先帝在時,李恢屢次奏言的國策之一。

如今再聽衛弘說起此事,李恢甚是高興,誇讚衛弘道:“衛將軍身在南中平叛,胸壑之中卻謀劃著大漢北伐一事,如此心計,某在心中著實欽佩啊……”

衛弘見李恢應允了這件事,連忙請示道:“既然李將軍覺得此事可行,我舉薦一人負責收編降卒一事。”

“何人?”

衛弘答道:“諸葛喬,他此番擔任治中從事楊洪的副手,負責徵南先鋒軍的糧草運送和民卒排程一事,最重要的是,此人出身相府屬吏,可與相府諸部府衙無縫對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