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諸葛亮有此一說,孟光下意識地反問了一句:“丞相,難道還有其他人亦有此想法?”

諸葛亮頷首,卻並未出言告知孟光其中的人選,隨即問道:“孝裕可能告知,為何想要舉薦那衛弘,繼任大司農呢?”

“丞相,光斷沒有將朝堂權柄私相授受之嫌!”

孟光連忙站起來,對著諸葛亮深躬作揖解釋道:“丞相這半年以來,不居成都故不知其內情。僅光所知,衛弘此子的賦論詩算,皆為蜀中年輕一輩的翹楚。光欲將其培養為大漢的大司農,只是為大漢舉拔良才,絕不像那些腐儒,想要將衛弘收入門中弟子一般包藏私心。”

“嗯?”

孟光這一句話,似乎是說到了諸葛亮的忌諱之處。

諸葛亮抬起頭看著孟光的雙眼,良久之後,才開口說道:“太府和鐵官治所之事,悉數託付於孝裕了。只是衛弘調入孝裕治下一事,還容吾思量一番,再做答覆。”

孟光顯然是心有不甘,可諸葛丞相已經把話說到了這一步,自己又不是沒有眼力見的得寸進尺之輩,怎會再說什麼。

孟光躬身彎腰,對著諸葛亮辭別道:“鐵官機構一事,司金中郎將必會呈稟丞相。光這裡,絕不負丞相之託也!”

諸葛亮對孟光作揖道:“有勞孝裕了!”

待目送孟光轉身離去之後,諸葛亮偏頭看著一旁的樊建,吩咐道:“長元啊,你速將有關衛弘此子的公文件案,調撥到吾的面前。”

樊建則是疑惑地問道:“丞相,早在月前,您不是下令內府將衛弘的文書檔案調過去了嗎?”

諸葛亮一怔,旋即像是想起來了什麼,做恍然大悟狀:“看來是吾糊塗了,竟忘記了這樁事。”

諸葛亮剛想問一些有關衛弘的事情,卻沒有想到又有小吏來報,說是弘農太守楊儀來了。

諸葛亮只好將心頭的疑惑放下來,揮了揮手,準備起接待楊儀的事宜。

不多時,楊儀便到來諸葛亮所在的廳堂前,頗為拘謹地行了一禮。

先前因為楊儀對李嚴侵佔犍為民戶屋舍田宅一事中,有維護朝局穩定的功勞,諸葛亮對其印象還頗為不錯。

尤其今日諸葛亮商議的要務,必須要楊儀做出來一定的犧牲,所以諸葛亮的神情語氣也柔和上三分:“威公請坐,此番前來,吾實乃有求於威公矣!“

楊儀入座之後,便對諸葛亮拱手道:“丞相不必多言,儀知丞相心意矣!尚書檯一事已全部移交給李正方了。”

諸葛亮點了點頭,十分讚許地說道:“威公此舉,令吾無言以加也!”

楊儀卻正襟危坐地說道:“丞相,天下有十三州,逆魏佔其九,而我大漢僅存益州一地。但凡是蜀中的有識之士,皆能看得出來,若政令不能從一而出,逆魏稍使離間之計,則大漢將分崩離析矣!”

說著,楊儀站起身,朝著諸葛亮拜服道:“丞相之心智,先帝知矣,群臣知矣,後人亦能知矣!若是畏懼世人誹謗為王莽、曹操之徒,丞相便辜負了先帝的託孤之重,便辜負了有志光復漢室的群臣,儀不能坐視丞相如此避嫌而忘任!”

諸葛亮嘆了一口氣,對楊儀這番話感慨甚多,卻是無從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