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這場父子“初見”的另一主角,黃喬心中,亦是忐忑不安。

他本名喚作諸葛喬,乃是東吳南郡太守諸葛謹的次子,因叔父諸葛亮無嫡子,便過繼過來,承繼大漢丞相諸葛亮這一脈的門嗣。

在相府外院交納了差事文書,諸葛喬便跟在諸葛果的身後,感受著千鈞之重的步伐,緩緩向著內院走去。

對於父親的印象,諸葛喬還停留在剛記事的時候。

彼時還是自己叔父的諸葛亮,一身儒生冠服,獨身前往江東,舌戰吳地群儒,終是說動江東之主,促成了孫劉聯盟,以對抗來勢洶洶的曹操大軍。

相比於心性謹慎、行事小心的生身之父諸葛謹,實則諸葛喬更為尊崇足智多謀的父親諸葛亮。

一別十數年未見,再次見到諸葛亮,諸葛喬只能感覺到,父親老了許多。

他的雙鬢已然斑白,曾經瀟灑自如的臉龐上也多出了些許歲月滄桑的痕跡。

是啊,曾經羽扇綸巾的青年才俊,卻成了大漢王朝的臨朝丞相,又豈能不老呢?

諸葛喬感慨之餘,亦不忘行禮參見:“孩兒,諸葛喬,見過父親。”

諸葛亮輕輕頷首,他身為大漢丞相,諸葛喬又是年長過繼而來,自是比不得尋常人家的天倫之樂:“你來成都後的事情,為父都聽說了,做的很不錯。”

諸葛喬連忙謙遜道:“父親謬讚了,蜀中章法儼然,人才輩出,孩兒所做的不值一提!”

諸葛亮笑了笑,他曾聽聞自己的兄長諸葛謹說過,這諸葛喬性情驕矜,眼高於頂,今日一見卻沒怎麼瞧出來,這一點令諸葛亮頗為滿意。

原先諸葛亮還想磨練一下諸葛喬的驕縱心性,可今日一看大可不必,倒是不用屈就了他的能力,於是笑著說道:“大漢正是用人之際,為父用人內舉不避親,唯才是舉爾,你只要做事用心勤勉,便可委以重任!”

諸葛喬自是謙恭的應了一聲。

黃月英在一旁笑道:“夫君,喬兒之前是有字的,取的是大哥家的排序,喚作仲慎,如今入了咱家門庭,自是不合適的,不若夫君親自給喬兒取一個字號吧。”

諸葛亮點點頭,認為黃月英的提議甚是合理,於是略作思索,目光落在了庭外鬱鬱蔥蔥的松樹上,撫須笑道:“喬兒的字,不若取伯松,如何?”

松被視作“百木之長”,稱作“木公”、“大夫”。松樹凌霜不凋、冬夏常青,用“伯松”作為黃喬的字,寄予了諸葛亮對他的厚望。

黃月英也甚是滿意,笑著看向諸葛喬問道:“喬兒,你覺得如何呢?”

諸葛喬哪裡會拒絕,於是拜服謝道:“孩兒多謝父親賜字。”

庭外一陣熱風拂面吹過,諸葛亮不由咳嗽了兩聲,旋即對黃月英吩咐道:“夫人,為夫疾病未愈,還請夫人代勞,領著喬兒去家祠焚香叩拜,全了認祖歸宗的禮節。”

黃月英點點頭,對堂下道:“果兒,你照顧著點你父親,為娘帶著你兄長去家祠中行叩拜。”

諸葛果點了點頭,上前攙扶住了諸葛亮,而黃月英則帶著諸葛亮緩步離開。

諸葛亮指著另一頭的桌案,對諸葛果吩咐道:“果兒,你替為父將那副中原全圖拿來。”